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十八屆三中全會勾勒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

專家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勾勒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

記者 方家喜
2013年11月13日09: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中國進入改革新階段

  11月9日至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有關專家和學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凝聚了全黨和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將成為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這標志著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入到新階段。他們表示,這一輪改革是執政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抉擇,指明了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方法,必將強有力地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刻變革。可以預計的是,像35年前那樣,改革的全面深化將再次改變無數中國人的命運,並給整個世界帶來重大影響。

  目標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央黨校教授秦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十八大已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恩格斯曾斷言,社會主義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樣的變化和改革,歸根到底就是要使社會主義制度更適應中國國情、更符合人民期盼。回望中國改革歷程,從包產到戶到價格闖關,從依法治國到政務公開,每次改革都是執政黨不斷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而作出的重大抉擇。

  “我們黨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一任務的根本路徑是繼續改革開放,35年的改革歷程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接力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部署未來改革全局的會議,也是一次關乎國家改革前途的重要會議,將決定著今后國家前進的方向,指引著國家經濟建設怎麼走、如何走。因此,作為中國這艘大船的乘員,不管是誰,都將從這次會議中獲益。”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

  深化改革適應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研究員王一鳴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拓展國際市場的難度大大增加,國內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中期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生產要素的成本還會持續上升,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會進一步凸顯出來,財政和金融的風險有可能增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表示,改革開放的35年,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35年。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也進入了攻堅克難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交織,一些實行了若干年的政策體制已逐漸與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要求不再契合,人們越來越期待國家能夠盡快出台相關政策來解決改革中的各種問題,化解前進中的各種矛盾。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