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鄭秉文:養老金雙軌不破 社保改革難推進

記者 金輝

2013年11月07日08:5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雙軌不破社保改革難推進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現行的統賬結合的社保制度導致公平與效率兩方面出現諸多問題,應引入名義賬戶制對現行制度進行重構。

《經濟參考報》:社會保障直接關系著億萬百姓的切身利益,任何一個有關社保的新聞話題都會引發全社會的關注。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的社保制度是在“帶病工作”。首先請您給我們現行的社保制度下一個“診斷書”。

鄭秉文: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從國企改革中誕生的,十幾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項制度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有的可能非常尖銳。把這些問題簡單梳理一下,大致可歸為兩大類,一類是公平問題,一類是效率問題。

在公平方面存在著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兩類問題。

橫向公平問題有好幾個表現,一是不同人群之間的不公平。理論上講,我國已基本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事實上,農民工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未能完全覆蓋,長期裸露在制度之外。二是地區“割據”情況嚴重,導致各地的待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三是部門之間的不公平,主要是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也就是常說的“雙軌制”。

縱向公平是指退休金制度缺乏正常的待遇水平調節機制。近9年來,養老金在全國范圍內每年上調10%,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改善,本來,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由於上調時外生的行政干預,出現了嚴重的公平性問題。比如,領3000元養老金和領1000元養老金同樣上調10%,其絕對額差距會越拉越大,甚至出現倒挂現象,有的地區養老金水平高於工資。

《經濟參考報》:正是因為在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建設上還存在這種橫向和縱向的公平問題,尤其是存在著“雙軌制”,所以老百姓才會否定延遲退休吧?

鄭秉文:可以這樣說吧。反對延遲退休年齡的各種聲音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對“雙軌制”的不滿,進而表達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去年的測算隱性債務、投資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之所以很難進行下去都與此有關,可以說“雙軌制”不打破社保改革很難向前推進。

《經濟參考報》:這是公平問題,那麼效率方面的問題呢?

鄭秉文:在效率方面,存在兩個宏觀問題和兩個微觀問題。

一個宏觀問題是投資體制低下,養老金貶值風險加大。當前,2.3萬億元的養老金,全部存在銀行,收益率跑輸同期CPI,導致養老金嚴重縮水。過去十幾年,如果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投資收益率作為衡量基准,這種縮水是驚人的。另一個宏觀問題,主要體現在資金運用低效導致財政轉移支付激勵不足。一方面,全國一半地區收不抵支,需要財政轉移支付﹔另一方面少數幾個沿海省份每年基金盈余較多,這部分積累資金又隻能享受較低的利率,造成宏觀資金運用效率低下。 第一個微觀效率問題,是指制度收入激勵不足。當前社保的費率、費基等很多參數遠低於目標。以費基為例,假設你收入5000元,但實際費基可能隻有3000元,這與住房公積金形成鮮明對比。住房公積金的費基達到正常費基的100%,且逐年增加,而養老保險的費基大約隻有目標費基的70%。費率方面,我國名義費率在全世界有養老保險制度的180多個國家中,大概排在十幾名的位置,但這只是名義費率。而且,很多地區和省份甚至公開降低費率,因為基金收入太多導致規模太大,越大越損失,因為投資收益率太低了,隻能人為地壓低每年的繳費收入,這樣才能減少縮水。第二個微觀效率問題,是養老保險做實個人賬戶的積極性嚴重缺乏,導致其長期空轉。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四方做實賬戶的激勵機制都嚴重不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