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鄭秉文:養老金雙軌不破 社保改革難推進

記者 金輝

2013年11月07日08:5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雙軌不破社保改革難推進

《經濟參考報》:為什麼個人、企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積極性都不高呢?這種相關各方都不獲益的制度,為什麼還能存在?

鄭秉文:從職工個人來看,佔工資8%的個人賬戶隻享受2%至3%的活期利息,如果用這部分錢去理財,收益率不會這麼低﹔從企業角度看,做不做實賬戶與企業沒有什麼關系。從地方政府來看,如果中央不給錢,他好不容易找錢來做實賬戶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放在銀行裡睡覺?說不通。對中央政府來講,情況稍微復雜一些:對負責財政的管家來講,如此低效地去用錢,顯然沒有積極性,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理財,難道每年拿出那麼多真金白銀去做實賬戶,然后放在賬戶裡貶值?對負責做實賬戶的主管部門來說,反正是中央文件說的讓做實,隻要有人給錢,憑啥不去做實呢?拿到錢了、賬戶做實了,不就落實中央政策了嗎?至於能不能提高收益率,那就不關我的事了。

雖然空賬不影響當期養老金的支付,但是它會導致制度長期不能定性、定型,嚴重影響政府和制度的公信力。

《經濟參考報》:這種既不促進公平又不保障效率的社保制度,的確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要治病首先要找到病根在哪兒,這些問題是如何造成的?

鄭秉文:從改革原則上講,公平性和效率性的權衡,始終是制度設計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我國養老保險統賬結合的設計初衷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卻並不是那麼回事。個人賬戶的引入是不成功的,實行完全的實賬積累制,理想是好的,與現實是有巨大差距的。再看社會統籌部分,現收現付制與二元結構存在嚴重沖突,因為中國發達和不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太大,從信息經濟學上解釋,就是非精算中性制度下隻能實行層次很低的統籌層次,因此,道德風險就加大,進而導致逆向選擇,最終的結果就是制度長期低效。正是由於統籌層次低下,難以提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願意實實在在地提高,就進一步加大了道德風險,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經濟參考報》:您為現行社保制度提供了一份相當詳細的“診斷書”。那麼您開出的治療方案或者“處方”呢?

鄭秉文:談不上“處方”和方案。從我個人認識來看,實行N D C(名義賬戶制)是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可以實現一個重要目標:多繳多得,少繳少得。這樣一來,養老保險覆蓋面可以立刻擴大,公平可以實現了,效率也提高了,繳費收入可以迅速實在起來,可以避免很大損失。就是說,要在制度設計中引入精算中性因素,這樣才能重新構建和改善統賬結合的社保制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