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
三、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新世紀以來,走出去作為一項重要國家戰略,取得了顯著成績。201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83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位居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行列。截至2012年底,對外直接投資累計超過5000億美元,境外企業數量1.8萬家,分布在全球178個國家(地區),形成海外資產超過2萬億美元。2012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3%。截至2012年底,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6556億美元。走出去有效帶動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緩解了國際收支不平衡等發展壓力,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同時,走出去也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增加了當地就業,改善了當地人民生活,為東道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當然,由於我國企業走出去起步較晚、基數較小,目前總體上尚處初級階段。2012年底,我國對外投資存量僅佔全球2%,而我國GDP佔全球比重已超過10%。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進一步明確走出去的基本目標。就經濟發展而言,走出去主要有四大目標。第一,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既要調入一些產業,也要調出一些產業,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外部條件。第二,獲得比較穩定的海外市場。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的出口出現大幅度下滑,說明我國的海外市場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要統籌兩個市場,通過貿易與投資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外部市場的相對穩定。第三,獲得先進技術和管理能力。通過並購等方式獲得先進技術,通過跨國經營的歷練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最后,促進國內能源資源供應。通過適當的產能轉移,可減輕國內能源資源消耗的壓力。例如,鋼鐵企業海外轉移將減少鐵礦石的進口。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准確把握走出去的基本屬性,並對企業在境外的表現有正確的評價。從根本上說,走出去是市場行為,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必須賦予企業自主權,按照市場規律在國際范圍內進行資源的重新配置和優化組合。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最大的責任就是在守法的前提下實現盈利,並謀求可持續的發展。走出去是一個過程,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時間還比較短,應允許企業大膽實踐,不宜過早地下結論。要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我國企業在境外的表現。盡管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但主流是好的,涌現了一批投資規模大、利潤效益好的企業。同時,企業自身也正在取得不小的進步。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政府扮演好合適的角色。政府在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主要任務是創造環境,搞好管理和服務,提供幫助,做好保障,以及做好對重大戰略性項目的規劃布局和統籌協調。當前,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著力推進便利化。推進財政、金融、稅收、外匯、進出口、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政府審核是為了掌握信息,必要時為企業提供保護,同時防止熱錢外流。但審核要快、便利,逐步走向登記制。二是做好規劃和統籌協調。政府要從全局角度規劃戰略布局,為企業指明方向,制定明確的、可操作的規劃。從保障國家戰略利益和促進互利共贏的高度出發,制訂區域合作規劃與雙邊國別規劃。針對有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制定專項產業發展規劃。要把中央各部門和地方的力量統籌起來,把政府和企業的力量統籌起來,把國內外的各種優質要素和創新力量統籌起來,為走出去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三是創新投資合作方式。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大部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主體,而是設備制造商、供貨商、貿易商、服務商、運營商,真正的投資主體應該是投資公司、投行、投資基金。要完善國內的投融資結構,大力培育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主體。走出去需要龐大的中介服務,目前還比較缺乏。要積極培育一批中國本土的投資咨詢力量,這也是容納白領就業的重要領域。四是加快中國企業成長的進程。目前,中資企業總體上與當地的交往不多、融合不夠,這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要引導企業推進屬地化經營,加速與當地社會的融合進程,努力實現本土化,尤其是要積極履行三大責任,即法律責任、社會責任和道義責任,從而實現在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在促進中國和東道國共同發展的進程中拓展企業的發展空間。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