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汪消:領導干部如何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2013年10月09日15:43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善用國際表達,依據事實說話

減少文化差異需要表達方式上的國際化。所謂表達方式上的國際化就是依據事實說話,用有依據的、生動的語言來表述,反映現實,觸動人內心的情感。簡而言之,就是用西方能理解的、聽得懂的方式講話,這樣才會有說服力。比如,前不久,李克強作為總理首次出訪中,多次強調了中國在發展中對世界的需要。在瑞士,李克強坦言讓國民“吃上安全食品,喝上干淨水,呼吸新鮮空氣”對於中國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他願意把問題都擺到桌面上,他知道如何向歐洲國家的民眾、向世界發出聲音。趙啟正在《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一書中提到,中國領導干部在對外宣傳中國的國情、政策、經濟時,通常會提到“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如不解釋,西方人是會不明白的。這句話用國際上能理解的方式,可以表述為: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在中國經濟狀況和中國價值觀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形成和發展的。這樣的表述才能達到西方人理解的效果。總之,領導干部應知道如何用西方人能理解的語言和方式,講好中國的故事。

重視非語言交流

非語言交流是指用以傳播語言交流之外的所有行為,主要包括體態語、副語言、客體語、環境語等。非語言符號能夠表達復雜的、無法言表的感情和信息,可以起到補充、重復、強調、調整語言符號的信息。Samovar認為,在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行為信息的社交內容隻佔35%,其余都是通過非語言形式傳遞。語言學家Abercrombie曾說:“你用發音器官說話,但你用整個身體交談。”由此可見,非語言交流伴隨整個交流過程的始終,它在跨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頭部動作、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握手、微笑、身勢、衣著、化妝、氣味以及個人用品都會不經意地流露出許多信息,有些信息是人們真實意思的表達,但是有些不經意間的舉動,可能會使交流對象產生誤解。因此,領導干部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應高度重視非語言交流。雖然不同文化中非語言交流有很大的差異,使人們的把握和理解出現困難和歧義。但是,非語言行為都具有普遍性和多元性,這就要求領導干部不僅應重視非語言交流中存在的差異性,而且應重視在不同文化非語言交流中存在的共性和普遍意義。

(作者為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外語教研部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