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理順中央、部門和地方的關系 破解改革升級的困境
在此輪改革中,一個重大看點就是中央、部門和地方的關系設計,所謂的“條塊經濟”在30多年的改革中,一直是改革的難點和焦點。下一輪經濟改革要能深化、升級乃至於突破,需要在打破“條塊經濟”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首先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在政府管理層級中,中國政府目前是五級層級管理,近年來在沿海發達地區,省管縣試點已取得不少成效,但要由點到面推開,還有不少障礙。層級多,從管理學角度看,必然帶來信息失真、成本過大、效率衰減,並助長各個層級的權力尋租。目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還只是管理工具上的改革。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減少管理層級,需要促進管理的扁平化,縮短“條”的時長和戰線。
其次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前30年改革,我們經歷了財政“分灶吃飯”到“分稅制”改革,在經濟成長階段都各自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解決好中央和地方財權事權的嚴格匹配問題,既能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又能減少“塊塊經濟”的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目前過量的地方政府債務和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發展地方經濟的模式,已經制約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要通過下一步改革,給地方更多的財政自主權,這也是釋放改革紅利的重要舉措。
第三是必須打破行政性壟斷。近年來,電信、電力、鐵路、銀行等部門倚重於中央的直接管理,盡管在發揮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帶動力和控制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給國民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因為過強的佔有資源能力,客觀上也擠佔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設置了過高的進入門檻,也扭曲了資源要素價格體系,影響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反過來也制約了這些“高富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第四是建立好法治型政府框架。要建立起用嚴格制度的約束框住政府的權力。市場經濟的主體始終是企業,政府隻有更加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保護好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要通過打破社會階層固化,切實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才能更好激發社會成員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才能有效釋放,社會主體的發展空間才能有效拓展。
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社會的歸社會。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經濟的轉型升級必然掀開新的歷史篇章。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 |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