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郭建寧:如何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

2013年09月05日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

  二要關注重大現實問題

  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有很多重大問題需要我們研究。文本和現實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性和現實性的關系。現在有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好像一關注現實,學術性就淡化了﹔一強調學術,現實性就不強了。其實不然。大家想一想,羅爾斯的《正義論》、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約瑟夫奈的文化軟實力理論,它們都既是重大理論,也關注了重大現實,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所以我們還是要關注重大現實,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質決定的,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決定的。

  三要有比較寬闊的視野

  研究馬克思主義就要對西方文化、西方傳統、西方學術有所了解。馬克思主義是西方傳過來的,這就要了解它的西方文化背景,特別要了解它和西方哲學的關系,和西方馬克思主義、西方后現代主義,和后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同時也要對中國文化、中國學術、中國哲學有所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實踐維度﹔一個是文化維度。既要和中國實踐相結合,又要和中國文化相結合。所以我們還要了解中國傳統、中國哲學、中國文化,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在“中西馬”都有自己的受眾群、話語體系、研究范式和問題意識,迫切需要把它們打通,不僅是一個理念,而且需要實際的操作,這就需要我們視野比較開闊,對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比較廣泛的了解。

  四要有一個良好的學風

  以往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拘泥於斯大林的文本,或者叫哲學教科書體系,比較陳舊。現在我們的年輕學者基本不存在這個太陳舊的問題,而是很新。在這個新的過程中可能受西方的一些研究范式的影響比較大,比如頓悟、釋義、澄清、遮蔽、去蔽、去魅、話語、解構、顛覆等,這些概念是年輕學者包括研究生比較喜歡用的。現在的一些學術論文,有的過分咬文嚼字,成了文字游戲﹔有的隨意生造概念,使人不知所雲。文章寫的越來越看不懂,說穿了,就是“自我放逐”。一些問題看起來爭得很熱鬧,但是隻在極小的圈子裡進行,充其量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暴”,對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沒有什麼作用和影響,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本性和批判精神更是格格不入。研究經院化、內容小眾化、選題邊緣化、話語西方化的狀況必須加以改變,否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就會成為空談。

  五要提高學術質量

  上面談到文章要寫的讓大家看得懂,不是說它沒有學術品味,不是說它沒有學術質量,而是恰恰相反,是要提高它的學術質量、學術品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繁榮與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不是大呼隆,不是大數量,而是學術性與現實性、學術視角與現實關注的統一。這就尤其需要理論創新,尤其需要防止低水平重復。現在的課題、項目、工程、論壇很多,論文、著作更是不計其數,但是卻多見橫向挪移,鮮見縱向提升,低水平重復的現象相當嚴重。增強哲學社會科學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教學的學術含量和學術品位,克服低水平重復,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課題,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關鍵所在。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