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林家彬:中國既往城鎮化發展中存在五大問題

2013年08月29日14:10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

原標題:對城鎮化問題的幾點思考

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路徑

針對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眾多問題,關於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探討已成熱點。李克強總理指出:“現階段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201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新型的城鎮化?以下是筆者對這個問題的幾點初步的思考。

1.著力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關鍵,是使目前候鳥式棲居在城市中的龐大的農民工群體,比較順利地融入城市,成為在城市中安居樂業的城市居民。“農民工”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在城鄉二元的戶籍管理制度基礎之上,勞動用工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土地產權制度等多項制度與其相互依存、共生發展的結果,體現的是這一群體在市民權利、勞動者權利、土地產權權利這三方面的權利缺失。因此,應當以權利平等為目標,以梯度賦權為手段,逐步破除上述三方面的權利障礙,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政策體系,使農民工群體在城市中定居成為他們自身理性選擇的結果,也使“農民工”這一稱謂逐漸成為歷史。

2.強化城鎮化的產業支撐

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本動力。沒有產業發展作為支撐的城鎮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應當通過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增強吸納就業的能力,挖掘內需潛力。要合理發展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部分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要同步提高進城務工人員、農業從業人員和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素質,推動全社會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向更高層次演進,這是擴大內需市場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成為促進創業和就業的重要新增長點。根據中國就業促進會的一項研究,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83萬億元,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80萬,間接就業人員超過1350萬。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到5.62萬億元。預計未來3-5年內,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仍將維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平均增速超過35%。江蘇省睢寧縣沙集鎮是通過電子商務改變面貌的一個典型。這裡的農民從在網上銷售簡易拼裝家具開始起步,目前全鎮網店的銷售額已超過3億元,並且帶動了上下游多個新產業鏈的誕生和成長。各級政府應敏銳地關注這一產業和就業的新增長點,研究制定必要的鼓勵、扶持和規范措施,使其成為為城鎮發展夯實產業基礎的新型利器。

3.著力推進土地制度改革

現行的土地制度,由於存在著城鄉土地產權不平等、土地市場由城市政府壟斷經營等特征,為城市政府圈地買地、實行“土地財政”創造了便利的條件。應以城鄉土地產權平等為重要目標,以土地用途管制作為保護耕地的重要手段,開展城鄉土地確權、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土地流轉、征地制度、土地綜合整治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探索,為城鄉統籌和一體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4.改革政績考核體系

在現行的干部選拔機制之下,政績考核體系對於領導干部以及地方政府的行為方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過去那種過於偏重經濟指標的考核體系,是重數量、輕質量的粗放型發展方式的重要體制機制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召開的中央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再也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實際上,已經有不少地方對政績考核體系進行了調整,大方向是弱化經濟增長指標,增加對影響科學發展目標實現的突出領域的指標。

我們認為,對於政績考核體系,在一定時期內繼續進行這一方向的完善還是有必要的,這對於淡化GDP導向、引導城市政府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同時也應認識到這種完善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的:沒有被列入考核體系的領域會逐漸變成短板,其結果是不斷將新的領域加入到考核體系當中,而當考核體系變得面面俱到的時候考核體系也就喪失了可操作性和作為激勵工具的有效性。

從另外一個方向對政績考核體系進行完善的嘗試也在一些地方出現,具體而言就是將居民的滿意度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如濟南市於2008年4月出台了《關於健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的意見》,新的考評體系突出實踐標准,注重群眾評價,強化民意指標。作為濟南市全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滿意度”調查每年進行兩次,分別在年中和年底進行,並按一定比例計入年度考評總分。又如廣東省於2011年10月公布了“幸福廣東”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由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兩部分構成,客觀指標著重反映政府建設幸福廣東的工作實績,主觀指標側重反映人民群眾的主觀感受。指標體系每年定期公布,並且相關指標考核將納入廣東政績考核體系。

我們認為,將居民的滿意度納入政績考核體系較之不斷增加考核指標所涵蓋的領域更加重要。有了來自居民的主觀滿意度指標進入考核體系,有助於城市政府以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配置行政資源,注重解決居民所面臨的突出民生問題,減少表面文章、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