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包俊洪:論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13年08月27日11:2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敘述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八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把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新水平。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是一個歷史性的決策,是黨的十八大的重大貢獻。

一、科學發展觀繼續凸顯了“發展”這個時代主題,從“發展是硬道理”到堅持科學發展,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十八大報告強調“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認識當代中國的發展,必須厘清發展在中國的發生路徑及其嬗變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意識形態的全部內涵和秘密都深藏於社會存在中,隻有深入地考察歷史並了解人們的實際生活過程,才可能理解與此相應的意識形態及其變化。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這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十幾年功效卓著的改革開放的實踐結論。

改革開放伊始,在撥亂反正和對社會主義再認識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多次這樣提出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在鄧小平看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集中力量實現現代化,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為此,要有一條堅定不移、貫徹始終的政治路線,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現代化建設。然而,沒有正確的思想路線,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政治路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歷史功績在於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同志曾說:“隻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於包括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你不抓住四個現代化,不從這個實際出發,就是脫離馬克思主義,就是空談馬克思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中國可以“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因為這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在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明確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我們黨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總綱,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始終遵循的政治路線。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把之簡要地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表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長期革命實踐的經驗教訓中,創立了一種科學的、成熟的意識形態理論。按照這一理論,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建設始終是我們面臨的中心任務,意識形態建設應服從並服務於這個中心。世紀之交,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結合起來,聚焦於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江澤民同志指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要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江澤民同志指出:“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標明我們黨帶領人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承前啟后,繼往開來。2002年,胡錦濤同志在題為《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的文章中指出:“中國共產黨要走的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新世紀前五十年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並進而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003年,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確立為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原則。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為此,要一以貫之地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理論與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胡錦濤同志指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這個主題就沒有意義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切劃時代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經驗、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來,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實踐中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在推動經濟社會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過程中走向成熟,在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應對國際國內一系列考驗和挑戰中經受檢驗並進入新境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高度實踐化的發展理論形態,科學發展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以其制度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基本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牢牢地奠基在理論創新和制度完善的強大支撐上。科學發展觀拓展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個十年,牢牢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和道路,有力地回擊了虛妄的“中國崩潰論”、“中國西化論”、“歷史終結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受住了歷史性的考驗。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堅持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實現了在發展問題上的認識飛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