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包俊洪:論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13年08月27日11:2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二、科學發展觀鮮明地提出“以人為本”,科學解決了現代化進程中“人”與“物”的關系問題,闡明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目的和動力。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發展生產力既要見“物”又要見“人”,既要發展物質生產力,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又要關注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建構,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和能力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物化成為人的存在的普遍現實,發展的目的與手段相互顛倒,工具主義使發展實踐嚴重異化,導致了為發展而發展的邏輯謬誤,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系變成物與物的聯系和赤裸裸的利害關系,狹隘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盛行,成為現代精神生活的根本境遇。馬克思經典作家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則,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來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讓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成為改革的主人和參加者,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大特色。隻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才能夠發展中國。如果走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1984年,鄧小平在闡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思想時指出,“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江澤民同志指出,“在整個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都必須努力使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共同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使他們不斷得到看得見的物質文化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實現群眾的願望,滿足群眾的需要,維護群眾的利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歷史過程。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要細心體察群眾願望和利益要求的變化,使我們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確地反映群眾利益,使我們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體現群眾的利益。”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以人為本,關注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建設新型的現代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題之一。歷史唯物主義把精神生活的自由看成是人類解放的事業。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代社會及精神生活的重建,不僅有賴於物質條件的極大改善,更依賴於特定社會制度的創新與價值體系的建設。這一方面需要超越西方資本主義的“資本的邏輯”及其從屬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也需要揚棄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價值體系。江澤民同志指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一項艱巨的歷史使命。”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相輔相成的事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稱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2年,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說:“我們要提倡精神文明,在這方面我們有自己的傳統,要教育我們的后代有理想,有道德,講禮貌,守紀律,要艱苦奮斗。我們國家的每個人包括娃娃都要有愛國主義精神,有民族自尊心,這與實現四個現代化是密切相聯的。”中國的發展決不僅僅是現代化的進程,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是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解放的進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精神生活的自由並不是一種單純的主觀精神活動,人的精神生活要通過社會歷史性的實踐活動不斷確証和提升自身存在的意義,實現精神的升華,從而進一步解釋、規定和引導現實物質生活。在談到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念問題時鄧小平指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認識到人民自己的利益並為之而奮斗的有堅定信念的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形成偉大精神,如“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生動展現。面向未來,黨的十八大強調,要繼續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