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外交官,外交學院原院長 吳建民
戰后亞洲經過五個浪潮的崛起。
第一個浪潮在日本,你不能否定日本在亞洲首先搞出了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戰后日本第一個崛起。1968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那是明治維新100年后。前一代它搞軍事擴張,搞軍國主義,碰得頭破血流,后一代在經濟上發展起來了。
第二個浪潮在亞洲四小龍,上個世紀60年代,亞洲四小龍——台灣、香港、新加坡、韓國,也是循著出口導向型的模式發展起來的。
第三個浪潮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這些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在70年代初也遵循出口導向型的模式發展起來了。
第四個浪潮在中國,中國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我們的模式也是出口導向型,這個模式把中國的優勢發揮出來。中國的勞動力比較富余,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我們發展起來了。
第五個浪潮在印度,1991年印度實行改革。印度的改革之父就是現任總理辛格,1991年,他是印度政府的財政部長,當時的總理是拉奧,他們看到了亞洲國家崛起的現實,決定改革。印度1947年獨立,獨立之后奉行所謂尼赫魯主義,就是政治上學西方,三權分立,議會制度,多黨制﹔經濟上學蘇聯搞計劃經濟。印度搞計劃經濟搞得很徹底,什麼事一定要經過政府批准,印度人把自己當時的經濟叫作“許可証經濟”,政府的效率很低,發展得比較慢。但是,印度1991年實行改革之后,增長速度達到百分之六七,20年下來也就不得了。中國和印度加入了亞洲國家崛起大潮,正在改變世界的面貌,使亞洲崛起的勢頭、規模大大加強。
大家想一想,在哪個大陸哪個洲,有這麼多國家崛起?也就是亞洲了。中國若不在亞洲這裡,行嗎?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是非常艱難的歷程,我們派了多少人去日本、新加坡、香港學習?這些國家和地區距離我們近,有的也講漢語,這對中國來講太重要了,沒有這個地利我們也發展不起來。所以,我想我們走到世界舞台中心,也要感恩這個地利,感恩這個地區。
然后,再加上人和——改革開放政策。沒有人和,天時、地利都沒有用,認識到我們如何走到世界舞台中心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