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三節  民間借貸危機倒逼金融體制改革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1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我國目前還存在較多的資本管制。資本管制的實質是政府干預市場,是一種變相的金融保護主義,人為的割裂了國內、外資金流動,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成本提高,資金市場風險增加。一方面,我國的民間存在大量尋求出路的資金,資本管制的存在,使得海外投資受阻,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封閉性,也不利於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減弱國內金融體系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如果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適當提高,就能更有效的將境內外資本引入到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也能為我國大量的民間資本找到更多有吸引力的出口,支持我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同時,外資機構更多的進入,可以更早的推廣和普及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優化資本市場結構。

資本管制可能在短期內約束資本流動,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因經濟失衡帶來的資本流動。資本天生就有逐利性,如果不能通過合法渠道出入境,就會通過灰色經濟或者地下經濟等違法違規渠道進入或逃離本國市場。2006年國際收支平衡表淨誤差和遺漏項為流出6億美元,2007年轉為流入116億美元,2010年流出提高到597億美元,佔當年儲備資產變化的12.7%。這反映出了資本管制的效率不斷下降,規則安排與真實資金流動需求錯配,客觀上加重了法不責眾的局面,惡化了執法環境。

因此,積極推進資本賬戶開放,不僅有助於為大量的民間資金找到合適的宣泄口,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由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發布的《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的報告中指出,我國正處於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開放資本賬戶有利於我國企業特別是大量民營企業對外投資,也有利於購並外國企業,獲取技術、市場和資源便利,實現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三、阻塞的投融資渠道

民間借貸危機中凸顯的一個矛盾之處在於,一方面我國眾多的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飢渴”,另一方面民間又有大量的資金找不到出路。實際上,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儲蓄率國家,每年新增資本總量居全球首位,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還不夠順暢,在多個環節上存在低效率,造成比較嚴重的資源錯配和浪費,“兩多兩難”問題突出,即中小企業多,融資難,民間資本多,投資難 。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投融資體制存在問題,投資和融資二位一體的關系被切斷。

從投資方面來看,長期以來,壟斷行業包括銀行業在內,並沒有對民間資本實行真正意義上的開放。盡管在2010年,為應國際金融危機,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意見》,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鐵路、市政、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建設,又稱“新36條”,但在隨后的實際工作中,卻並未落到實處,民間資本在“玻璃門” 面前仍然無計可施四處游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壟斷行業實力過於強大,並且確實對國有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一些相關的國家部門和壟斷國企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在經濟形勢日趨復雜的同時,中國經濟不得不依靠這些“更可靠”的企業﹔另一方面,與國有壟斷企業相比,民間資本缺少了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沒有專門的政府主管機構的支持和管理,這導致了民間資本在總體上的無序行動,生存空間被壓縮的越來越狹小,造成的進一步后果是資本市場的泡沫化,實體經濟遭受重創。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居民手中也積累了大量的資本,但由於通貨膨脹和行政管制下的低儲蓄利率,把錢存在銀行實際上越存越少,儲蓄存款帶來的是負利率。而作為重要投資渠道的A股市場,卻長期以來萎靡不振,早在2000年,上証指數就達到了2000點,但在十多年后的2012年,上証指數又回到了2000點,而在同一段時間,印度股指上漲了330%,俄羅斯股指上漲了1200%。居民手中持有的大量缺乏保值增值手段的資金,在資本逐利本質的引導下,瘋狂涌入房地產市場和民間借貸市場,導致房地產市場的集體非理性和民間借貸市場曇花一現般的短暫繁榮。

從融資方面來看,融資市場之間發展極不均衡,直接融資比重偏低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目前,國內企業融資的80%以上源於銀行貸款,“十一五”期間,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佔社會融資規模比重為11.08%。本該作為企業重要融資工具的股票,卻因為IPO實行審批制而無法實行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數量已達到近800家。債券市場雖然在過去的幾年裡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政府債券和准政府債券佔據了絕對優勢,在支持公司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方面,我國與其他經濟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目前我國公司債券市場規模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僅為9%,相比之下美國則高達50%。直接融資比例過低,容易導致金融體系結構失衡,也使得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體系,產生系統性危機。

在間接融資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國有銀行更傾向於為國有企業或者大型企業服務,中小企業往往被忽視,中小企業融資難極大的限制了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卻長期在金融體系中受到不公正對待。據統計,我國約有中小企業4200萬戶,佔企業總數的99.8%,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生產的商品佔社會銷售總額的60%,上繳的稅收佔比超過50%,提供了全國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而截至到2011年底,全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1.8萬億元,僅佔全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54.8萬億元中的39.8%。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