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二節 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和巨大潛力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3:5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城鎮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

從整個國際環境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世界原有的供需結構就開始發生了深度的調整和變革,美歐等一些發達國家,迫於財政赤字負擔加重和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壓力,紛紛改變了過去那種高負債的消費方式。政府部門大幅度縮減公共支出水平,國內居民不斷降低消費率,由此導致美歐等發達國家對於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需求不斷下降,並相應地導致中國在繼續出口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面臨到了較大壓力。與此同時,目前世界上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埃塞俄比亞等國,正在利用比中國更為低廉的土地資源和勞動要素,生產與中國所生產的相同勞動密集型產品,並持續向美歐等發達國家增加出口,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對美歐等國市場上的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形成了替代效應。面對外部需求持續下降和發展中國家所形成的市場替代,中國依靠工業投資和出口來帶動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遇到了極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擴大內需成為了新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1)》顯示,截止到2011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1.27%,全國城鎮人口的數量也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達到6.9億,標志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然而根據國際上的發展經驗,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率隻有達到70%以后才能夠穩定下來。而且從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以及工業消費品市場擴張等方面來看,與工業化相比,隨著城鎮規模和空間的擴展,將會在更大程度上帶動政府投資和工業投資。因此對於中國來講,未來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能夠有效扭轉當前投資拉動增長乏力的不利局面。更為重要的是,城鎮化還表現為人口的集聚和城鎮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張,而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實踐則表明,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能夠帶來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明顯增長,繼而也就能夠顯著地提高國民的購買能力。此外,大量農民進城落戶后,即便是在收入水平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其自身的消費傾向和消費結構也會向有利於增加工業品消費需求的方向轉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發展經驗表明,通過刺激投資和帶動消費,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到1.5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在擴大內需方面將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推斷,假設中國今后的城鎮化率以1%的速度增長的話,那麼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至少將成為未來20年內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