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通過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從鄧小平教育思想看如何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
朱佩嫻 葉帆
2013年07月30日16: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以“三個面向”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1983年10月,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者們認為,鄧小平同志從社會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又從教育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三個面向”的指導方針,這是鄧小平教育思想中相互聯系的兩個重要方面。“三個面向”揭示了新時期我國教育的本質要求,它統一於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這一目標,統一於與時俱進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可持續的智力支持這一過程。“三個面向”是鄧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不僅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而且指明了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學者們認為,環顧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環境、理念、內涵等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是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改變。社會已經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同時正在從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發展。其中,以體力勞動者大軍為主體、由少數知識分子管理的人力金字塔結構,正在逐漸讓位於以小單位為主的人力布局和以扁平化為主的組織結構﹔從一而終的聘用正在消亡,終身適用的專業身份正在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經常的轉工、轉行、待業等。二是教育發展的理念逐漸轉變。教育原先被看做是為社會的人力結構准備各級各類的勞動力,即看成分類分等的機制,橫的分為專業,豎的分為等級,其核心就是學歷。然而,面對變化的社會,人的職業身份會不斷變更,人的等級身份可能升降難料,人的專業身份不再一成不變,學歷概念受到挑戰,教育的職責不僅僅是為年青人進入某個行業的某級職位做准備,更重要的是為年青人未來的一生做准備。三是教育發展的內涵發生變化。一方面,由於知識不斷更新、社會環境不斷變遷、個人工作生活不斷變更,個人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即按需、及時、隨地學習﹔另一方面,學習經歷正在多元化,除了在課堂、實驗室、圖書館學習,還出現了大范圍的實習見習、出國交流、社會調研等。

學者們指出,教育發展環境、理念、內涵等的深刻變化,更加要求我們按照“三個面向”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一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適應我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探索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傾向。二是擴大教育開放。適應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應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總體戰略。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新聞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