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夢的實現:道路、理念與機制
姚桓 孫寧
2013年07月22日10:08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內容提要】本文從道路、理念、機制三方面闡述了中國夢如何實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科學發展觀,建立整體利益優先又保証個人利益的利益融合機制,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

【關 鍵 詞】中國夢 道路 理念 機制

“中國夢”自提出以來,不但引起了國際上的高度關注,在國內更是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一時間,“人人繪夢”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景觀。回顧過去我們發現,“中國夢”這個詞已經出現很多年了,人們在不同的意義上使用它,可為什麼這次習近平提出后格外受人關注?筆者以為,這不僅僅是因為媒體的作用或習近平作為新一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所具有的“領導人效應”和號召力,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說,這一提法恰好契合了當下人們的共識,所以格外引起大家的共鳴。這種共識,產生於國家發展的特定階段,具體來說,就是經濟發展的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綜合國力的進一步發展呼喚“理想信念”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因素予以助力。中國夢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是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奠基和催生的,它形象、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和平崛起重要時刻民族的進取理想和堅定信心,反過來,中國夢的提出又會進一步振奮民族精神,產生巨大的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習近平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中國夢,連接著過去、現實與未來,中國夢,究竟該如何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夢得以實現的途徑

對於夢想來說,道路的意義在於通向實現的可能性,對正確道路的探索就是對夢想實現途徑的追尋。明清以來,我們的老祖先在“天朝上國”的迷夢裡不以歷史現實為自覺,渾渾噩噩走過了幾個世紀,那時的我們走的是一條閉關鎖國的死路,一條必敗之路。鴉片戰爭打碎了中國人“天朝上國”的迷夢,天朝夢碎是不值得留戀的,因為本來就是虛幻的可笑無知和自我安慰,滅種亡國的現實危機讓國人清醒,無數志士仁人的殷切企盼和艱辛探索表達出一個共同的心願:民族復興!於是,新的中國夢萌芽和生發開來,並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扎下根,成為民族共識,這就是近代以來中國夢形成的獨特歷史文化起源,即新的夢想脫胎於舊迷夢破碎的震驚和傷痛之中。中國夢獨特的歷史文化起源規定了它不同於其它國度夢想的一些特質,比如夢想的復興意蘊:先有巔峰經歷,后有谷底境遇,自豪自信與苦難悲憤交織成再次崛起的共同心聲﹔又比如夢想的集體品質:不同於過度強調個人奮斗的美國夢,中國夢在誕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歷史地塑造了同仇敵愾、共同拼搏的集體主義精神﹔再比如探索夢想實現途徑的復雜性,從洋務派到立憲派,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從人民公社化運動到包產到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有的路被歷史無情地証明是走不通的,有的路別人走得通未必自己也走得通,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無疑是近30多年來我們所取得的最偉大的歷史功績,也是中國夢賴以實現的唯一正確道路。

探索道路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其復雜程度超乎人們的想象。中國人民百年探索民族復興的歷程,可以概括為黑暗中摸索——曲折中探索——成熟自信——自強繁榮的道路。毛澤東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說,“就是這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可能性: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然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如何擺脫貧窮落后,是比建立新中國更艱巨的任務。50年代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開了個好頭,但此后由於缺乏經驗,更由於指導思想的失誤,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理解、照搬外國模式、急於求成、階級斗爭擴大化等錯誤日益發展,終於導致“文革”災難。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先導,我們在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不斷突破,並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然而,蘇東劇變的發生,使得資本主義似乎出現席卷全球之勢。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我們提出並堅持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后與世界社會主義嚴重挫折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然興起。馬克思說過:“由於某種判斷的盲目,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會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來,到了一定的時候,人們就驚奇地發現,從前沒有看到的東西現在到處都露出自己的痕跡。” 有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對比,站在今天的高度看,中國力量迸發之謎不難解釋,原因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充分利用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啟動利益機制調動積極性創造性﹔又發揮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權威,用有力的宏觀調控限制、縮小了市場的負面效應,較好地處理了效率與公平、動力與平衡的關系。中國的政治制度把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統一起來,循序漸進地推進民主,達到實現公民有序參與、落實人民主體地位的目的,防止了“民主亂象”。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可以集中資源、發揮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應對復雜國際局勢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共產黨作為代表人民利益的先進政黨長期執政,從中國人民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出發,規劃國家長遠發展目標﹔同時在堅持長遠利益、整體利益優先基礎上妥善處理具體的利益矛盾,保障民生,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中國政局長期穩定,執政黨和政府有很高的權威,黨的政策和國家方針保持連續性。這些優勢使中國能夠兼顧改革、發展和穩定,能夠妥善處理化解社會矛盾﹔能夠及時有效地處理國內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這些,都是其它制度和體制下難以做到的。所以,不是機遇格外垂青於中國和中國共產黨,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促進和保証了中國的長期高速發展。

因此,黨的十八大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既是對中國近現代以來曲折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展望的正確指向。始終堅持並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毛澤東語)中國夢就有了可靠的實現途徑。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姚桓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