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融合機制——中國夢得以實現的保障
為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向前,早日實現中國夢,除了理念的引領,我們還需要機制的保障,用以解決尋夢者的組織和激勵問題。這裡的關鍵是國家發展目標和個人價值、個人幸福的統一問題。在美國,許多人相信隻要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奮斗,而無需仰仗特定社會階級的提攜,就能以勇氣、決心、毅力和創意獲得經濟上的成功和社會的認可,這也是美國夢的精髓。盡管美國夢並非對所有美國人都是真實可行的,尤其是沒有提出一個為大多數人認同的 社會 共同理想,有很大局限性,但一些海外移民和底層人士通過奮斗在 美國取得個人成功,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美國夢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盡管紛呈,核心確實是強調個人奮斗。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面對突發事件和災難,面對國家危機,一向強調個人利益至上的美國人仍然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波士頓爆炸案中,路人們不畏危險主動參與到對傷員的救護中,場景感人,也給我們以啟示。
從中國情況看,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歷史文化傳統,都要求重視集體主義,這是我們巨大的 優勢。但對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片面理解和過度強調,也曾使事情走向反面。極“左”時期,在個人發展、利益分配、職業選擇上片面、無條件地強調服從和犧牲,讓每個人成為革命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限制了個人的發展空間,壓抑了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使整個社會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國家是由個人組成的,試想,如果脫離了、忽視了每一個活生生的 個體,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從何體現、如何落實、有何意義?改革開放改變了這種情況,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這種傾向糾正后,社會上又出現另一個極端,對個人價值和個人自由的片面鼓吹在市場競爭催化下又結出了另一顆苦澀的果實:私欲膨脹,損人利己,道德滑坡,缺乏同情。看來,國家發展目標和個人價值、個人幸福的統一,不僅需要從社會發展實際和多數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出發,進行正確的宣傳教育,劃清正當個人利益和極端個人主義的界限,更要求建立整體優先又照顧、保証個人利益的利益融合機制,靠抽象道德說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謂利益融合機制,是指通過系統、科學的政策形成合理的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在這種格局下,歷史上國家與人民分離割裂的情況徹底改變,人民熱愛國家建設國家、國家保護人民服務於人民,每個人的辛勤勞動與合法經營都能得到回報,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在這個利益格局下,公平首先體現為規則和起點的公平,同時正視人們能力和付出程度的差異,收入差別是 存在的,但控制在 一個 合理的 范圍內,對於弱者給予照顧。公平會成為效率的助推器而不是絆腳石。在這個利益格局下,個人創造、積累財富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合法地創造財富受到尊重,先富者自覺回報社會,社會輿論譴責為富不仁、見利忘義,“仇腐不仇富”。國家儲財富於民,以“民富”達到“國強”。在這個利益格局下,市場規則和秩序的完善保証人們進行有序的競爭。競爭不再是此消彼長、勝者通吃的一種結局,更多的是實現共進互惠雙贏。惡性競爭和逆向淘汰不復存在。越來越多的人會把消極的嫉妒心理轉化為積極進取的競爭意識。在這個利益格局下,任何人、處在任何崗位,隻要高度發揮創造性,作出非凡的貢獻,都是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對人才的行業性、崗位性、地位性偏見沒有市場,體制外和體制內的人才同樣受尊重。有才能、有新思想的人在寬鬆的氛圍中探索和創造,探索中的失誤得到寬容。“人人可以成才”、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願望將逐步成為現實,真正開啟人才輩出的 新時代。可以設想,新的利益格局將是把中國夢、國家夢同個人夢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激發正能量,鼓舞十三億中國人民共同奮斗,也將為世界提供一種新的不同於西方和美國的價值准則和生活方式。
總之,“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一條正確的道路,也離不開科學理念的指引和良好機制的保障,如同朝氣勃勃的健康行路人手拿指南針走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人民一定會到達夢想的彼岸。
姚桓: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教授﹔孫寧:中共北京市委黨校講師、博士)
(原載:《新視野》2013,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