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實現有賴於深化市場化改革
2012年12月9日,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時有一段精彩分析,“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國際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佔先機,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誰動作慢,誰就會丟失機會,被別人甩在后邊。”
在這種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下,大國競賽搶佔先機和制高點的實質就是誰能率先調整、誰敢深化改革。而且,30多年來改革開放實踐已証明,如果說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的話,改革則是解決發展的所有問題的關鍵。
正因此,習近平同志一直把改革置於我們事業的關鍵位置,“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須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中國改革的方向毫無疑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當前,中國改革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要清醒認識到,迄今為止,土地、能源、資本要素的配置,市場機制基本上還沒有完全確立起來,行政審批和各種干預過多、過度。尤其是行政行為涉足市場和社會過深過久,導致資源配置中市場機制的基礎性地位遲遲難以確立,常常造成生產要素的稀缺與浪費並存。
3月19日,習近平同志答金磚國家記者問時又一次強調,“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他看來,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開創發展新局面,就必須實現改革新突破。我們將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體制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推動國家各項事業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行政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