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茉楠:以市場化改革創造“制度紅利”
2013年06月27日14:21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政府市場歸位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而“新四化”歸根結底就是要遵循“市場化”原則。實際上,市場化改革是中國幾十年來遵循的發展主線。市場化改革為中國30年持續的高增長釋放了巨大的活力空間,但也出現了明顯的“二元化”特征:一方面過度管制,形成了產業壟斷和產業管制壁壘﹔另一方面缺乏管制和管制無為,造成無序競爭。

市場經濟體系的“二元化特征”與政府對自身的角色定位密切相關。“強勢政府”迅速組織資源,是實現“增長奇跡”的關鍵,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不能用權力干預經濟,把動用資源變成常態化,變成政府代替市場。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通過不斷擴權,壓制市場成長的空間。政府對微觀經濟直接干預管制以及對國有企業的隱性補貼,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對市場的替代和擠出,導致市場資源配置扭曲和信號失真。而在提供公共產品(社保、醫療、教育、住房)、構筑市場秩序和規則(法治、信用)方面卻出現了“缺位”和“空位”。

歸根結底,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力量因素是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來提高效率,而這必然依靠市場化力量。當前中國最需要的並不是政府救濟式的反哺,而是應該打破資源和權力壟斷,繼續深化勞動力、資源、利率、匯率等要素價格的市場體制改革,通過要素鬆綁釋放要素效率,而這必將涉及政府自身更大的改革,因為這才是中國能夠真正創造的“制度紅利”。(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張茉楠)

來源:《改革是最大紅利》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