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大利經濟的衰退
到20世紀90年代為止,意大利逐步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社會契約”:通過國家投資創立大型企業,以貨幣政策、金融政策和私人資本投資來扶持和保護家庭式私有小企業。這一模式使得國民經濟得到了重要發展,不僅私人資本獲得利潤,而且勞動階層在權利和分配方面獲得巨大利益。但從80年代開始,隨著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興起,意大利經濟開始走向危機和衰退。私有化進程實際上是對公共財產的賤賣,而公共服務的自由化實際上淪為私人壟斷。經過私有化進程后,加上企業的外遷,大型工業企業已經基本消失,意大利已經成為“侏儒資本主義”。意大利企業規模平均比歐元區國家的企業小40%,歐盟產值最高的50家企業中,德國有15家,法國有11家,而意大利僅有4家。60年代初,意大利100人以上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吸收了43%的就業人口,如今已不足30%。
在這一過程中,工資在國民收入的構成比例大幅降低,利潤明顯上升。1999—2009年,意大利國民收入總量僅增長55%(歐元區平均增長率為135%)。1983—2005年,意大利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降低了8個百分點,而企業利潤的比例卻從23%上升到31%。企業追求降低勞動力成本,造成了大量的不穩定就業,再加上大量偷稅漏稅,從而形成了一種“強盜式凱恩斯主義”。意大利每年流失的稅收達1200億歐元,行賄腐敗總額600億歐元,“黑色經濟”總量超過3500億歐元。國家對企業的經濟資助繼續存在,只是換了新的形式以避開歐盟的限制。
在這種狀況下,意大利還必須面對國際經濟危機,隻要看看下列數據,就可以想象形勢有多麼的嚴峻: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5%,工業生產下降20%,消費回到1999年的水平,出口下降191%,進口下降145%,進入失業補貼機制的共有10億工作時,就業工人減少15%,半雇佣勞動減少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