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投票正式提名前馬薩諸塞州州長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為總統候選人,至此,羅姆尼與現任總統奧巴馬的白宮攻防戰正式展開。從共和黨黨內初選的主要議題和最近羅姆尼與奧巴馬的爭論要點來看,這次大選最大的特點是經濟因素成為影響大選的唯一關鍵因素,而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爭論將成為此次大選的最大看點。
美國經濟的持續不振、高失業率和財政赤字等使得經濟問題成為影響此次大選的最關鍵問題,這種情況下,政府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開始成為爭論的焦點。與20世紀30年代面臨世界經濟危機的美國一樣,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爭論又被推上風口浪尖。從競選中很多現象來看,保守主義正在經歷猛烈的“回潮”,而共和黨也在抓住時機,將“保守”作為自身的競選標簽,希望借宣揚保守政策奪回總統寶座。
一、共和黨保守傾向不斷加強
(一)共和黨黨內候選人的保守秀
為獲得黨內候選人提名,包括熱門競選人羅姆尼在內的數名共和黨競選人紛紛上演保守秀。2012年2月,在華盛頓舉行的“保守政治行動大會”上,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紛紛發言,力圖讓保守派選民相信他本人才能代表保守派利益,並在大選中擊敗奧巴馬。羅姆尼在發言中向保守派選民大聲疾呼:“我懂得什麼是保守主義,因為我每天都在實踐保守主義!”裡克•桑托勒姆(Rick Santorum)則稱,“我們贏得選舉不是靠金錢,而是靠(與他人的)對比和觀念。”此番言論將矛頭指向了競選資金雄厚的羅姆尼。身為立場強硬的社會保守派,桑托勒姆反對在任何情況下的墮胎行為(包括因強奸和亂倫而導致的墮胎)。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裡奇(Newt Gingrich)也在這次大會上自稱是真正的保守派人士。
除了拼命向“右”靠攏,這些競選人還紛紛譴責對手不夠保守。羅姆尼抨擊金裡奇是 “保守世界裡極端不值得信賴的一個領導人”,稱他近年來反復偏離保守主義信條。証據之一是金裡奇2008年曾經參與制作了一則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的電視廣告。在保守主義信條裡,全球氣候變暖是科學界的一個集體謊言,承認溫室效應就如同背叛保守主義。在競相秀保守過程中,金裡奇也不甘示弱,直言自己“比羅姆尼保守很多”。他說:“我們需要一個比羅姆尼更加堅定的保守主義者,我是那個可以給這個國家帶來安全保守、經濟保守、社會保守的競選人。”
(二)共和黨黨內新政策繼續全面右傾
除共和黨主要候選人表示對保守立場的忠誠外,茶黨運動成為表現共和黨保守立場的主要力量。2012年8月21日,美國茶黨運動的主要組織,代表200萬保守派選民的自由工作組織(Freedom Works)宣布,共和黨政治綱領委員會已經接受此組織綱領中提出的12點建議,這些建議中包括推翻奧巴馬的醫改措施,遏制政府開支的不斷擴大,通過一個平衡開支的修正案,縮減政府的管制范圍,對聯邦政府開支進行審計等措施,這些建議條條都是針對聯邦政府的不斷擴張,主張“小政府”的回歸。
而在此后不久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共和黨通過了新黨綱,這份新黨綱在很多社會議題上的保守理念可以說達到極致。在經濟議題上,共和黨主張通過減稅扶助中小企業,切實提高經濟增長率,結束奧巴馬政府推行的經濟補貼政策。在槍支控制問題上,共和黨堅持了以前的政策主張,反對政府控制槍支,並強調民眾有根據憲法第二修正案合法擁有槍支的權利。在醫改問題上,共和黨堅決反對奧巴馬政府推行的醫改法案,形容該法案“不可持續”,共和黨人如能當選總統,就任總統第一天就會將其廢除。在國防和外交問題上,共和黨抨擊民主黨人“軟弱無能”,主張“通過加強實力維護和平”,提高軍費支出,奉行強硬外交路線。
對比共和黨的黨綱和自由工作組織的綱領,可以肯定,除了外交和軍事政策方面,共和黨的綱領與茶黨運動的主張基本一致,這說明在共和黨推出候選人之后,仍然將重點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保守派選民的支持,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保守派選民對共和黨能否贏得大選將是至關重要的。
(三)美國民眾總體意識形態不斷右傾
事實上,不只是共和黨在向著更加保守的方向發展,美國民眾總體的意識形態也開始不斷右傾。在金融危機爆發,美國相對實力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保守派傳統的價值觀念開始得到更多民眾的認同,尤其是在經濟領域。蓋洛普2012年1月的民意調查顯示,40%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保守派,21%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自由派,35%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溫和派﹔溫和派選民的比例成逐年下降的趨勢,從1992年的43%下降到2010年的35%。在共和黨選民內部,大部分選民認為自己是非常保守或者保守,保守派選民的比例從2002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72%,另外共和黨的溫和派從31%下降到23%。從這些數字來看,很容易理解共和黨總統參選人不遺余力地宣稱自己“保守”。
許多因素促成了美國的向右轉。 人們對政府不斷擴大開支的不滿情緒逐漸增強,而從小布什到奧巴馬執政時期,無論是共和黨領導還是民主黨執政,這種趨勢都在不斷加強。小布什政府進行的兩場戰爭導致的巨大開支使得聯邦政府的負債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一趨勢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繼續發展。選民們目睹了政府在金融救助和醫療保險等事情上的大量開支——這些開支至少表面看來對人民的生活並沒有明顯的影響。這樣一個更大的問題隨之出現:由於社會福利成本不斷上漲和人口老齡化,國家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但政府的規模不斷增大,干涉范圍不斷擴展, 美國民眾意識到美國的政治體制已經從根本上遭到破壞。
一些研究報告認為,不斷惡化的經濟情況可能是致使很多人對政府態度強硬的另一個原因。田納西大學的納森•凱利 2010 年發表了一份報告認為,在收入的不平等加重時,低收入民眾傾向於在財政問題上變得更為保守。在20世紀 30年代和40年代自由主義的全盛時期,收入的不平等實際上縮小了,爾后在整個50年代和60年代保持相對穩定,直到20世紀 70年代才開始拉大,從而造成了自由派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所說的“大鴻溝”。1976 年,最富裕的1%的美國人的收入佔GDP的9%,但是到了2010年,這個比例已經達到24%。而同一時期,美國民眾的保守傾向也在不斷加強。1976 年 2 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民調顯示,28%的人自稱是保守派,23%的人稱自己是自由派,39%的人稱自己是溫和派。2010 年 6 月,這個比例變為35%是保守派,18%是自由派,42%是溫和派。並且根據2012年2月的蓋洛普調查,在全國的每個州,包括佛蒙特州、馬薩諸塞州和紐約州,自我認定的保守派選民都多於自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