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勢崛起跌遭困厄1988年4月,已在英國定居的昂山素季回國照顧中風的母親。此時的緬甸已從富甲東南亞滑入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執政的社會主義綱領黨回天乏力,於1987年宣布廢止大面額鈔票流通,引發民眾不滿,學潮從1988年3月起開始不斷蔓延。昂山素季最初並沒有下決心領導這場政治運動。直到1988年8月8日爆發流血沖突后,昂山素季才最終決定要直面緬甸政治風浪。
1988年9月,以蘇貌、丹瑞為首的新軍官集團取代社會主義綱領黨政府上台,承諾將舉行民主選舉。昂山素季隨即組建全國民主聯盟(民盟)並出任總書記,在其特殊身份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民盟迅速壯大,一躍成為擁有200多萬黨員的最大政黨。大好形勢讓昂山素季感覺自己已經“大權在握”,公開宣布要在執政后清洗緬軍將校級以上軍官,引起軍政府的憤怒。1989年7月,軍政府以煽動鬧事、攻擊政府、分裂軍隊等多項罪名首次對昂山素季實行軟禁。1990年,民盟在昂山素季缺席的情況下,仍然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勝利。但軍政府隨后以先制憲為由拒絕移交權力,查封民盟總部並逮捕部分民盟成員。
1995年,軍政府解除了對昂山素季的第一次軟禁,希望她能帶領民盟與當局在國民大會制憲進程中合作。但獲得自由后的昂山素季繼續採取“硬碰硬”的方式與軍方抗爭,要求軍政府立即無條件地根據1990年大選結果向民盟移交政權,目標沒有達成后即宣布民盟退出國民大會,呼吁西方採取更嚴厲的制裁措施。
2000年9月,昂山素季試圖前往曼德勒會見支持者時遭軍政府強行阻止,被再度軟禁至2002年5月。第二次獲得自由后,昂山素季開始調整與軍政府抗爭的策略,從堅持“一步到位實現民主”的強硬立場,轉變為通過和軍政府進行談判來“漸進式”地實現民主,但由於雙方在制憲原則、軍隊政治地位等原則問題上分歧嚴重,談判陷入僵局,雙方的耐心再度耗盡。2003年5月30日,支持和反對昂山素季的兩派群眾在她離開仰光前往外地活動時爆發嚴重流血沖突,軍政府以“保護安全”為由第三次軟禁昂山素季,期間還在2009年8月以美國人耶托“潛入”昂山素季住所為由將軟禁期又延長18個月,使昂山素季錯失參加多黨大選的機會,連同民盟也因抵制大選、拒絕注冊而喪失合法地位。直到2010年11月7日大選塵埃落定之后,軍政府才在當月13日宣布釋放昂山素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