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謂的“錢荒”只是一種結構性短缺。進入7月后“錢荒”會逐步有所緩解
●央行拒不出手,是對一些不重視流動性管理的銀行的一種懲罰
原題:銀行間市場為何鬧“錢荒”(經濟聚焦)
近日,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6月20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放利率大幅上漲578個基點達到13.44%,創下歷史新高﹔銀行間7天質押回購利率最高曾達到18%,為近10年來最高水平。
伴隨著緊張情緒的發酵,“中國銀行資金違約”、“央行向工行放水500億元”、“收盤前30分鐘央行投放4000億元以緩解市場流動性”等不實傳聞在市場上不絕於耳。
新增外匯佔款大幅下降,銀行信貸大幅增長,導致資金供不應求。整個金融體系並不缺錢
銀行間市場為什麼鬧起了“錢荒”?打個比方,銀行間市場好比一個池塘,如果進來的水少了,出去的水多了,池塘裡的水自然少了,也更“貴”了。
從資金供應(進來的水)方面看,由於美元開始走強,加之我國對曾經擁有高回報率的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加強了管理,導致資本流入放緩,新增外匯佔款大幅下降,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較4月下降77%。外匯佔款是央行買入外匯時投放的等值人民幣,時下已成為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
再從資金需求(出去的水)方面看,由於5月份銀行信貸投放不足,以及部分銀行認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監管部門可能會放鬆對信貸的管理,於是加大了信貸投放的力度,這些因素導致近期銀行信貸大幅增長。“此外,還有一些季節性、階段性因素”,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比如對理財產品加強管理、對外匯存貸比進行規范、銀行半年度業績考核等,都增加了銀行的資金需求。”資金供不應求,銀行間市場上自然頭寸吃緊,利率飆升。
值得指出的是,5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已高達104.21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存款准備金率處於高位,大量資金被央行鎖定,因此整個金融體系並不缺錢,目前銀行間市場的所謂“錢荒”只是一種結構性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