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李德順:“和而不同”的應然與實然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2013年06月19日11:0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和而不同”的實踐需要價值智慧

在熱情倡導的同時,也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因為實踐“和而不同”所需要的,不僅是一種價值信念和勇氣,同時還是一種價值智慧。而保持這樣的勇氣和智慧,也是有條件的。

我們不要忘記一個基本事實:自然界從來是“和而不同”的,人類歷史的進步也從來得益於“和而不同”。但這些總是客觀的自發現象。而就人們的主觀表現來說,無論在古人那裡,還是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由於相應的主體和條件尚不具備,在大多數情況下,“和而不同”並未成為真正的共識和原則,在任何國家也都尚未成為制度化的現實,所以它從來未被充分地理解和實行過。甚至可以說,迄今為止的世界還是一個由“同而不和”來主導的世界,或者說,還是一個人們不得不凡事須“先小人后君子”的世界。因之,“和而不同”在今天只是一種願景而非一幅圖景,是一句口號而非一套規范,是一篇文章而非一種文化。總而言之,這仍是一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應然”境界,我們還不可以把它當作是一處“古已有之”田園故土,以為隻需要重新啟用,就可以“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地引導人們“回歸故裡”。而這正是我們所處的“實然”的現實。如果忘記了這一點,我們就會過分專注於話語的發掘,用願望代替了現實。

我們也不要忘記實踐的特點:將夢想變成現實,必然要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甚至代價慘重的過程。一般說來,人類從“實然”走向“應然”的途徑,從來都是要依靠在“實然”中造就“應然”的基礎和條件,使“應然”的目標成為一種不可回避、不可逆轉的“必需”和“必然”,然后才能得以實現。也就是說,要創造“和而不同”所代表的美好境界,不是隻要把它宣布為一個目標、原則,並規定出它的具體指標就行了。而是要從現實中揭示出:人們為何必須走向“和而不同”,而不是繼續“同而不和”?在人類現有的需要、能力和活動方式、行為習慣等條件中,哪些是有利於實現美好理想的因素,我們通過培育、發展、壯大這些因素,就能使美好理想成為現實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哪些是反向的因素,我們隻有通過努力扭轉、削弱乃至消除這些因素,才能使“和而不同”真正扎根,開花結果?當然,僅僅知道了這些,也還僅僅是一個開端;真正的艱難曲折,在於實踐中的巨大付出和難以預料的風險之中。如果忘記了這一點,我們就會過分熱衷於簡單化的直線運動,把歷史的曲線誤當作是人生的迷宮,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失去自信。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李德順專欄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