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般若三經”的社會文化價值

王志遠

2013年06月18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佛教在國家文化戰略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佛教在文化戰略中佔據什麼地位,最根本的是取決於它與執政黨的關系、與國家安全的關系、與社會穩定的關系、與民族團結的關系以及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

佛教文化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第一,佛教即便實現了現代化的轉型,由於中國文化的傳統,不會造成像西方宗教那樣的嚴密組織,也不會裝扮成一個救世主,它的最高境界是“自淨其意”,是自己對自己心靈的改造,所以不會出現那種宗教的野心家。即便出現了,其本身已經違背了佛教固有的道理,很快就會被識破。

第二,佛教主張非暴力、和平、眾生平等,特別是主張“業報自作自受”。許多理論把每個人自己的遭遇歸結到外在的因素,比如說社會制度不公等等,缺乏對自身的拷問。但是,佛教理論很重要一點是,把一切的境遇歸結為自身的因素,“因果自負”,這有利於心態平和、社會穩定、世界和諧。

第三,佛教文化對於提高國民基本素養,杜絕“殺、盜、淫、妄、酒”,消減“貪、嗔、痴、慢、疑”,改善社會風氣,調節人際關系,增進民族團結,擴大國際交流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第四,佛教文化在中國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成為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許多優良傳統的現實載體,浸潤佛教文化是傳承中國文化自身必不可少的環節。

第五,佛教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各地區佛教的祖庭都在中國,他們的教徒終究要心向中國,對於增強中國的凝聚力、向心力、軟實力都具有固本培元的基礎作用。

總之,從文化戰略的角度看,“人間佛教”、“人本佛教”、“文化佛教”都是為中國社會服務的正能量。為了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心和諧,對佛教採取深入理解、積極扶植、善意引導、適度限制和充分利用的方針是完全必要的,甚至應該成為國策的一部分。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