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當代世界多邊外交(2012)》精選文章:涉敘利亞問題國際會議(2012年2月)
2013年06月14日13:34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聯合國安理會會議

2月4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安理會成員國代表等參加。會議就修改后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了表決。此前,1月27日,摩洛哥代表阿盟向安理會提交了一份由法國、英國、德國及有關阿拉伯國家等共同起草的涉敘決議草案。之后,安理會在此基礎上多次磋商后形成了該新草案。該草案雖刪除了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交權等內容,但仍保留了“全力支持”阿盟新倡議等內容。中國和俄羅斯行使了否決權,安理會其余13個理事國投了贊成票,草案未獲通過。這是繼2011年10月4日中、俄共同否決涉敘決議草案后,安理會涉敘決議草案再次未獲通過。同時也是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后第八次行使否決權。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在解釋性發言中說,安理會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行動,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應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有助於推動政治對話、化解分歧,有助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不應使問題復雜化。同不少安理會成員一樣,中國認為在當前形勢下,片面向敘政府施壓,預斷對話的結果,或強加任何解決方案都無助於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復雜化。中國支持俄羅斯提出的修改建議,有成員要求就草案進行磋商,這是合情合理的。但遺憾的是,上述合理關切未被採納,在各方仍有嚴重分歧的情況下強行推動表決,無助於維護安理會的團結和權威,無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因此中國對這一決議草案投了反對票。敘利亞是中東地區重要國家,其保持和平與穩定符合敘利亞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為妥善解決敘利亞問題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解釋說,俄反對該草案的原因在於該草案偏重於實現敘利亞政權更迭,且其中相關措施隻針對敘政府,沒有同等地用於反對派,向敘利亞各方釋放出不平衡的信號。俄外長拉夫羅夫也表示俄方對該草案中有關敘當局與反對派應承擔的義務、敘舉行全國對話的目標等持不同意見,認為任何決議都應先由敘國內各方達成一致,然后再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

敘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賈法裡贊揚了那些“捍衛人權和《聯合國憲章》,尤其是防止其他國家內政被干涉”的國家,“向那些保護國際安全與和平的國家表示感激”,並表示希望能首先在敘利亞的范疇內解決敘危機,然后再在阿盟范圍內加以解決。對於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賴斯說俄、中投反對票讓人“惡心”的指責,賈法裡在發言中爭鋒相對地稱,“解決阿以和巴勒斯坦危機,美國曾使用60多次否決權,那時你們也覺得惡心嗎?”他還質疑沙特這些“不讓女性看球賽的阿拉伯國家”無權向敘利亞宣教民主。委內瑞拉等9個南美國家則譴責別國干涉敘利亞局勢,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稱西方國家破壞敘穩定局勢,並企圖將政權更迭強加給敘利亞人民。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草案未能通過表示“遺憾”,稱這削弱了聯合國的作用。美、法、德、英、意、日、摩洛哥等國的代表對決議草案未獲通過表示失望。賴斯稱,為使草案獲得一致通過,決議的共同提案國已盡量考慮部分安理會成員對於使用武力和實施制裁的關切,但有些成員在最后關頭仍在提出具有破壞性的修改意見,令人無法接受,並聲稱“任何進一步的流血沖突都應由他們負責”。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稱之為“悲傷的一天”,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投票結束后說,中、俄否決草案將會“鼓勵”敘政府進一步採取鎮壓行動,法國將同歐洲伙伴和相關阿拉伯國家協商,考慮建立敘利亞問題聯絡小組。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則稱中、俄讓敘民眾失望,並聲稱中、俄與“敘利亞政府站在一起”。意大利外長泰爾齊也將中、俄投反對票稱作“非常壞的消息”。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藤村修呼吁安理會發出“強烈訊號”。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並敦促國際社會“用一個聲音說話”。歐洲議會議長舒爾策敦促中、俄要“認真肩負其國際責任”。

國際媒體對此評價不一。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媒體指出,在整個斗爭過程中,巴沙爾政權並不是要保護和打擊的對象,它只是一個平台,各種力量再次進行政治交鋒和外交博弈。部分西方媒體評稱,說到底,沙盤中會有更多參與者,中東一直是場大戲的舞台,就像殖民時期的列強一樣,新興大國也認為有利可圖。這是一場可能重塑中東的攤牌,從聯合國進行的辯論看,在針對敘利亞問題的國際角力中,一方是阿盟和西方國家,另一方是俄羅斯和中國,然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在聯合國進行的辯論模糊了中東歷史上最復雜的權力斗爭——巴沙爾和敘利亞反對派實際上已成為卒子,俄羅斯和美國也是小角色,如今,敘利亞的重頭戲是教派間的攤牌,靶子其實是伊朗。

部分俄羅斯媒體認為這份草案本身就是外部干預敘利亞的前奏,各國出手干預敘利亞內部事務會讓其局勢更加復雜和不可預料,美、英、法、德等國強行推動政權更迭等行為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及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俄塔社社論指出,俄羅斯和中國強硬和有原則性的立場讓西方國家惱羞成怒,顯得有些歇斯底裡。美國的侵略性政策迫使俄、中站在一起。還有部分海灣國家媒體指出,中國的出發點並不是反對阿盟,而是反對西方通過軍事手段顛覆敘利亞政權的想法。中、俄出發點不同,俄羅斯在敘利亞有巨大利益,中國則更多出於原則立場。

美國媒體指出,敘利亞問題並沒有像美國等國所說的關於敘利亞“人權”那麼簡單,該問題在安理會上的決議是否通過是大國博弈的延伸,巴沙爾垮台會讓俄羅斯失去這一地區的戰略優勢,從而對美國有利,美國希望能在這一地區重新奪回往日優勢。但如果美國最終不能扳倒巴沙爾政權,則敘利亞會出現一場范圍擴大、程度加深的敘利亞戰爭,結果遠非聯合國安理會所能控制,因此中、俄的做法可能更為理智。部分歐洲媒體、日本媒體評論稱,美國等不願再費時間和中、俄討論如何修改草案,而正是這種“不管你們怎麼想,草案都要通過”的態度,讓中、俄不惜得罪各方,投下否決票。中、俄形成“否決聯盟”是在走險棋,將與西方國家直接對立,並搞僵與一些阿盟成員國的關系﹔中、俄此次否決決議草案暴露出安理會“機制不全”,今后分歧將進一步擴大。此外,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可能會繞過安理會,直接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俄、中的聯合否決將令敘利亞危機進入一條“漆黑的隧道”。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認為,中國投出反對票既非跟隨俄羅斯,也非同情巴沙爾,為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稱,各方應通過耐心協商尋求共識,維護安理會團結,推動敘利亞政治解決進程。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