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馬慶鈺:降低行政成本機構編制應立法
2013年05月30日11:22   來源:新京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兩會期間,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出台,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啟動,國務院組成部門減少至25個。

簡政放權,是此次大部制改革的關鍵詞。十八大報告也提出,要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讓改革從上至下推行下去,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時提高行政效率,從此次大部制改革來看,這些問題如何能夠得到解決?《新京報》專訪了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部副主任馬慶鈺教授。

【關鍵詞:職能轉變】 大部制改革 政府正在讓渡空間

新京報:此次大部制改革方案出台,和您最初的設想一致嗎?

馬慶鈺:從目前的方案來看,已經撤並的幾個部門是意料之中的,應該說也是矛盾比較多,輿論關注和人們生活直接相關的,如食品安全、鐵道部、海洋局,都是焦點性問題,因此重點先從這幾個部門開始,很有必要。

整體來說,我對此次改革是持肯定態度的,比較實在,針對性很強,改革的動作也越來越求真務實。

不過還有一部分,可以在下一輪改革時考慮,像農業部和水利部可以合並。文化目前是半整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科技部,民政和社會保障,宗教、僑務、民族都有整合的空間。

新京報:這次大部制改革您覺得突出的地方在哪裡?

馬慶鈺:這次改革在調整部門機構的同時,將轉變政府職能放到了極為突出的位置。這是此次改革最主要的亮點之一。比如“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這四個分開說得很早,但這次採取的相關改革舉措表現得更加沉穩、具體和具有操作性。說明改革領導者對“機構之表”和“職能之裡”關系的認識越來越到位。

比如在“政企關系”調整方面,這次改革是通過減少審批、減少許可、簡化登記、減少收費等管理行為,來向市場和企業讓渡自主空間﹔比如在“政社關系”調整方面,這一次的動作是通過採取一次性登記、減少對社會組織的雙重管理、促使權力與社會組織脫鉤等措施,向社會讓渡自主空間﹔再比如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職權劃分上,也有實質舉措,主要是通過下放投資審批權限、下放經營審批權限、下放轉移支付支配權限等,向地方政府讓渡自主空間。

這說明,政府集權式和“大一統”觀念在發生變化。政府通過調整職責邊界和減少干預,把自主權讓給市場企業、讓給社會組織、讓給地方政府,這裡面隱含著很重要的意義,這就是體現出公共管理的意味。雖然方案中沒有明說,但是政府已經開始想到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引導各方面來參與公共事務,讓各路人馬與政府形成一種合作格局,裡面的確蘊含著公共管理理念和追求。

我一直認為,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社會心態會發生微妙變化。物質匱乏時代人們要求溫飽,在擺脫社會匱乏進入物質豐富階段后,社會成員就會要求參與權。制度調整就要跟上,制度調整的方向是為社會成員提供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這也是化解社會矛盾和實現社會和諧的根本出路。

如果政府對此變化視而不見,仍然固守傳統觀念,像千手觀音一樣,事必躬親和壟斷管理,那肯定是不行的。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馬慶鈺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