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馬慶鈺:大部制,下一步怎麼走?
2013年05月30日10:33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順德經驗

《決策》:地方上眾多嘗試都走走停停甚至走了回頭路,順德憑什麼能堅持下來?

馬慶鈺:廣東順德可以說是一枝獨秀。順德的改革總體上來講是符合大部門制改革基本要求並結合了現實。而在其它地方,基本上都是一些表層動作和做了一些皮毛功夫。

大部門制並不僅僅是合並同類項。它是一種新的職能的劃分,以及基於部門整合的工作機制創新,這個工作機制非常重要。而失敗的例子恰恰是在這個工作機制創新上沒有做到位,這是關鍵所在,也是缺憾與不足,給下一步改革推進留下了空間。

這首先需要改革者要正確理解什麼是大部門制。“大部門制”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整合相同的或有關聯性職能的機構到同一個部門,通過流程再造和機制創新,實現決策、執行、監督既相對分離又相互協調以提高管理服務效率的結構模式。這就是說, “大部門制”首先是新的職能模式或結構模式。其中第一點要求就是整合,即合並同類項,相同的或帶關聯性的職能整合到一個部門,但更重要的是第二點要求——流程再造與機制創新,這恰恰是第一輪大部制改革中所缺失的,而順德在一定程度上比其它地方在這方面往前走得更遠一點。

總結起來,順德有幾點是值得學習的。第一,黨政機構得到強力的整合瘦身。對黨政機構重新設計,動“大手術”,區黨政機構從41個減為16個﹔第二,決策、執行、監督“職能三分”得到實現:將決策權交予黨政班子和局領導等政務委員以及決策咨詢局,這是決策權的集中化﹔將執行權交予局級部門下屬的部門和各類執行機構以及鄉鎮政府,這是執行權的專門化﹔將監督權交予政務監督委員會,相對於其他行政部門而言,這是監督權的獨立化。同時,強調行政體制包括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這被總結為“決策集中化、執行專門化、監督獨立化”﹔第三,黨政系統同職責部門真正走向了機構合並,合署共管,主要體現在新組建的“政務監察和審計局”、“社會工作部”等機構的創設上面。順德由此轉變了政府職能,理順了權責關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決策》:順德如何能夠做到這幾點?

馬慶鈺:順德經驗是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改革得到了地方領導的強力支持,特別得到了省委主要領導的支持,有條件進行突破性嘗試,避免了“下改上不改”和“政改黨不改”的困擾。

其次,擁有外部專家學者的智囊支持。改革需要多方面的信息比較以及調查研究,其中來自許耀桐教授領導的國家行政學院“順德大部門制改革研究”項目組所作的研究、提供的咨詢,為順德形成最終方案做了重要鋪墊。

第三,當地時任改革領導者採取了正確的實施策略,這可以總結為三句話,叫做:大范圍調研,小范圍決策﹔長時間設計,快節奏執行﹔注重相關溝通,減少輿論阻力﹔職務按需調整,福利待遇保障。推進改革的時候的確需要一定策略技術,不然會有很大的阻力。順德在做方案的時候沒有對外公開,在信息隔離的狀態下進行,同時在待遇和福利政策上採取了保護性措施。一旦形成方案便迅速執行,三天之內調整到位,即便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迅速到位之后反應也就遲了。

最后,還得益於當地長期走在改革前沿,形成了大眾以及廣大政府官員的對改革的某種情結,或者說是社會對改革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官員隊伍本身已形成改革共識,具備良好的改革基礎。

《決策》:上下承接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從哪些方面著力?

周天勇:像順德這樣為什麼能夠進行改革,是因為它已經發現現行機構運行對經濟發展掣肘很大,不克服這些問題,下一步經濟發展就比較麻煩。地方改與不改,怎麼改,還在於主政領導的魄力,主政領導有沒有勇氣去改。

大部制的改革動力應在頂層,從上往下改,頂層設計頂層推動,頂層動力不足,下面無法推動,甚至下面改革,上面還可能找你麻煩。有的改革可以從下往上,先試點再推廣,而機構改革隻能自上往下,從下往上不僅困難更大往往失敗。上下改革理不順,辦事效率反而更低。

現代國家的政府大量是服務,不是管理。大部制改革實際上是因為政府管的太多,不是服務太多。地方政府要轉變觀念,由管制轉向服務。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馬慶鈺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