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十八大報告的亮點之一,對這一內容的科學解讀,可以使我們加深理解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怎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重大理論的觀點,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從未有過的高度。
第一,全面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黨的十七大報告已經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但隻有百余字篇幅,內容主要是講在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上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十八大報告則用1300余字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高度,將其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從而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更新更高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資源環境方面的問題,更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層面,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領域全面轉變、深刻變革的問題,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關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問題,關乎給子孫后代留下美麗家園的歷史性課題。
第二,極大豐富黨的執政理念十八大報告在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如何節約資源,如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關於如何對待自然。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新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在傳統的經濟發展中,強調遵循經濟規律,但對自然規律尊重不夠。一些地區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肆意開發,對自然造成傷害,削弱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尊重自然,就是人類的行為方式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都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關於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報告提出“三個空間”、“三個格局”、“三個給”等。“三個空間”即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三個格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三個給”是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這是解決中國國土空間開發中存在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
第三,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生態文明建設原則分為國內的與國外的兩個原則。從國內看即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從國外看即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也是對全球生態安全的貢獻。
第四,規劃海洋強國戰略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即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更體現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這一點,從國內國際兩種環境看、從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看、從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看,怎麼強調也不過分。
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建成小康社會,人的需求既包括對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等物質文化的需求,也包括對清新空氣、清潔水源、舒適環境、宜人氣候等生態產品的需求。生態產品是人們重要的消費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說到底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生態產品的需求。資源和生態環境,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屬於當代人,也屬於我們的后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不能損害后代人的利益,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總之,就像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們已經到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