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八大報告,對於怎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必須遵循的重大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
第一,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制定其他各項經濟社會政策、編制各類規劃、推動各項工作都必須遵循。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就是要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中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
節約資源,就中國目前狀況而言可以說是刻不容緩。以能源為例,中國人均能源佔有量低,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消耗強度高,能源消費供需矛盾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長期軟肋。據2011年統計:中國每天需要能源920萬桶原油,全年46億噸。按此趨勢,在2020年前,中國每年將需要原油6億噸。供應的增長速度趕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如果結合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的現實,從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角度看,這無異於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因此,不能無節制地使用資源,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水資源同樣是有限的。中國是全球13個缺水國家之一。水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水多、水少、水臟並存。水利專家指出,現在使用的地下水是一億年前的。水是無法再生的,除了節約沒有他途。必須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
土地的狀況同樣如此。中國人均擁有的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不足,人均耕地資源面積逼近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的紅線,必須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同時,還要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加大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的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由於一段時間裡,部分地區對國土資源的盲目開發、過度開發、分散開發、無序開發,帶來和造成了森林破壞、濕地萎縮、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各種災害頻發等自然生態系統嚴重受損的問題。亟待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為此,要有針對性的推進綜合治理。當前重點要整治的是污染物排放。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長快,人均排放量不斷增加。污染物排放超過環境承載能力,致使部分地區環境質量較差。為此,首先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深化顆粒物污染防治,加強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其次要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同時,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再次要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御能力。
第三,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建設和制度安排,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一要加強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建設。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增加生態文明在考核評價中的權重,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二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根據中國國土空間開發管理制度缺失的問題,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包括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建立限制開發的制度,對依法設立的各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建立禁止開發的制度。在完善中國耕地、水資源、環境等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三要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和稅費改革到位。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四要建立市場化機制。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依靠市場機制用市場化辦法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五要健全責任追究和賠償制度。資源環境既然是重要的公共產品,任何對其的破壞和損害的行為都應受到追究,進行賠償。要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