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同享中國夢 共筑中國夢
2013年05月21日11:22   來源:遼寧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用文化共識凝聚中國力量

□劉學軍

近年來,特別是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講話后,“中國力量”正成為高頻詞。有了中國力量,才能托舉中國夢。凝聚中國力量,關鍵在於凝聚中國人。凝聚中國人則在於形成一種特定的文化,使國人不分區域、民族、階層,都能真正感到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作為主人創造並享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成果。這種文化,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

理解中國力量必須與現代化聯系起來

中國力量,就是中國社會內部各要素間的矛盾運動所產生的作用與反作用強度,其中經濟因素是基礎,政治和社會組織因素是保障,而內具同質文化價值指引的人的因素則是關鍵。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對中國人具有同質文化指引的最高價值,就是現代化。中國夢、中華民族復興,隻有與現代化連接起來審視才有意義。

何謂現代化?特別是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不是從發達國家大量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移植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政府工作形式就算是現代化了?一位研究現代化問題的專家說得好:現代的制度和方法本身不過是一些空的軀殼,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也會在一群傳統人的手中變成廢紙一堆。人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現代化制度與經濟賴以長期發展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文化共識要在現代化進程中形成和檢驗

100多年前,我們秉持中體西用的理念在器物層面求強求富,結果卻是作為其標志性輝煌成就之一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的隆隆炮火中灰飛煙滅。於是我們明白了制度的重要性,不斷尋求制度的變革。結果又如何?戊戌維新搞君主立憲,熱熱鬧鬧卻短命而亡﹔辛亥革命搞民主共和,轟轟烈烈卻充滿曲折。個中重要原因之一,即當時中國人絕大多數是面對維新的旁觀者,是面對革命的麻木者,其心態仍是傳統的子民意識而非公民意識,嚴重缺乏公民應有的責任心。於是我們又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不斷進行文化領域的反思、批判和建設。於是有了維新人士對旁觀者的呵斥及對“新民”的呼喚,有了新文化運動中進步的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子民性的鞭撻和對民主科學意識的向往,有了國民政府力倡多年的新生活運動,有了中國共產黨人關於民族科學大眾民主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等等,以期使中國人從子民轉變為那個時代中國現代化進程所需要的、具有革命精神和責任意識的新人。

面對當時的各種文化理念和實踐,中國人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政治文化。新民主主義政治文化主張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實行新的民主政治﹔人民群眾擁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政府屬於人民,不得為少數人所把持,是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民即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為了使落后的經濟地位提高一步,必須利用一切於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奮斗。

可見,這種政治文化集中代表了當時中國社會各革命和進步階級的利益訴求,在這種文化理念指導下構建的政治制度,為這些利益訴求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所以,新中國成立前夕,各革命和進步的階級感受到了自己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聯合政府中的地位,自然有了主人的責任意識。那一刻,中國力量真正凝聚起來了,形成了合力,摧枯拉朽般結束了一個舊政權,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用新的文化共識應對現代化的新挑戰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現代化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從國內方面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階級和階層結構出現新的變化,人民群眾利益要求和願望也日益多樣化。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干部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強,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從國際方面看,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

我們急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凝聚中國力量,有效應對上述問題和挑戰。當下凝聚中國力量,關鍵在於形成一種讓所有國人感受到自己是國家主人並具有責任感的政治文化,一種使國人真正成為當下中國現代化進程所需要的人的政治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這種政治文化的基本內涵,就是把人民民主視為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通過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等具體途徑,保証國家公共權力真正按照人民的意願行使,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如果說中國力量可以用各族人民大團結來形象地表述,那麼,唯有這樣的政治文化,才能使各族人民感受到大家同屬中華民族,同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從而在同質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不分民族、地區、階層地真正團結起來,真正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匯聚一股不可阻擋的強力,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形成新的文化共識需要作多方面努力

真正形成凝聚起中國力量的文化共識,絕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必須做很多艱苦的工作。在方向上,要進一步規范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決抑制各種分配不公現象,使經濟發展的成果能夠為各民族各階層的中國人共同享用﹔必須進一步改革完善我們的政治體制,切實解決那種公共權力為少數人謀取私利的政治腐敗問題,讓中國人實實在在地感到他們才是公共權力的所有者,感到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他們利益訴求的有力保障﹔必須積極吸收人類文化的有益成果,徹底批判基於農業文明基礎上產生的子民意識,樹立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公民意識。

形成這樣的政治文化,需要全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但是,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更大、擔子更重。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始終把中國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記並兌現自己對中國人民的鄭重承諾,贏得民心,真正成為中國力量聚集的領導核心,完成新的歷史條件下凝聚中國力量的神聖使命,從而引領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現代化事業走向新的輝煌。

(作者系中央黨校教授)作者�薛 飛

(責編:程宏毅、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