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握時代潮流,立足國情實際,順應人民期待,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創造性提出並深刻闡述了中國夢這一重大的治國理政戰略思想。中國夢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內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強大正能量,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幟。
一、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典范
任何科學理論都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實踐的反映,一切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沒有生命力。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每一次重大而成功的理論創新,都集中表達了實踐的迫切要求。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習近平同志對中國夢作出集中而系統的闡述,是對歷史與現實的洞察判斷,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尊重,是對時代特征與民心所向的准確把握,展現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非凡的理論勇氣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中國夢的提出,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中國夢源於對近代中華民族百年歷史的深刻把握。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一個國家,沒有理想是落后的,沒有思想是停滯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從來不缺少夢想的民族。百年一脈,千年一理。在歷史的坐標上,中國夢濃縮了中華民族的苦難輝煌,凝結著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願景。中國夢已超越一種歷史情結和民族情結,升華成一種政治理念和精神追求,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的奮斗歷程,回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族特質,賦予了更加明確的民族使命。在當代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夢想,像中國夢這樣深入人心、激勵人心、凝聚人心。
中國夢源於對改革發展實踐問題的清醒認識。以中國的實際問題為中心帶動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內在品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發展時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我們不僅要解決快速發展所積累的大量矛盾和問題,還要解決好發展中可能產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問題。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行百裡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中國夢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是對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是對當下中國實際問題的客觀正視,蘊含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和清晰的問題指向,是以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實際問題之“的”的結果,彰顯了黨領導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堅定自覺與執政自信。
中國夢源於對最廣大人民群眾脈搏的真切感知。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中國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與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與每一個中國人的具體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轉化為一個個相互關聯、清晰可見、具體實在的建設要求,把人民群眾所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作為努力的方向,讓人民群眾真切觸摸和感受到自己的夢想一步步化為現實,道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激蕩起億萬人民的強烈共鳴,最大限度匯聚了不同階層、不同群眾的願望與追求,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