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這種政府全面主導的模式有哪些弊端?
馮奎: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平台是地方各類城市、小城鎮。政府全面主導的城鎮化,就是由政府部門進行決策並且推進的城鎮化。這種城鎮化強調上級指揮下級,下級貫徹落實上級要求,政府部門對相關部門下達行政命令。雖然這種政府主導型城鎮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卻存在許多問題和弊端。
首先是缺乏科學性。政府體系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且政府與企業或非政府組織的關系又有較強的支配關系,這就導致以政府主導的城鎮化發展蛻變成為誰官職高誰有話語權。許多地方的城市規劃因此嚴重違反科學規律,帶來了重大損失。
其次是造城運動,盲目擴張。政府一家為大,主導城鎮化發展,為了自身政績需要、面子形象需要,攤大餅、搞擴張。突出反映這種粗放式、外延式城鎮化增長道路,就是城市建設用地增長過快。據遙感影像對比分析,僅2006∼2009年,全國84個重點城市主城區建設用地規模就從1 .7萬平方公裡擴大到1 .9萬平方公裡。在全國652個城市中,市區面積增加1倍以上的城市有147個。
第三是不計成本,粗放發展。國際上,土地城鎮化一般是人口城鎮化的1.2倍,我國2000∼2010年達到1.8倍。這表明,相比較一定數量人口城鎮化,土地利用十分粗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復雜,其中主要原因是政府並不是一個經濟組織,在用行政力量推動城鎮化發展時,可以少計、不計城鎮化的成本,包括土地成本。
第四是低價征地,與民爭利。由於土地收益分配以地方為主,且地方政府對土地收益有較大的支配自主權,這就導致地方政府具有強烈的動機低價從農民手中征地,然后高價出讓。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土地收入1.0375萬億元,拆遷、補助費用為3778億元﹔2009年全國土地收入為1 .42萬億元,拆遷、補助費用為5180億元。也就是說,政府花1塊錢,可以獲得3塊錢。
第五是資源過度集中,中小城市增長乏力等。人口已經達到中等城市的規模,但得不到相應的政策支持。在土地指標利用方面,低等級城鎮獲取土地指標非常困難。2000-2010年,中國城級以上城市市轄區的建成區面積增長了95.8%,而同期中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面積僅增長了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