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創新有許多目標,但核心是服務,通過創新,建立起服務型政府。
政府管理創新有許多任務,但核心是服務,通過創新,讓服務成為政府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公務員的自覺行為。
政府管理創新有許多標准,但核心是服務,檢驗創新是不是成功,就看服務是不是成為政府的日常工作。
今天,在廳局級公務員政府管理創新專題研討班學員結業離校之際,我代表母校送你們一句話:核心是服務。
我們的政府叫“人民政府”,我們的官員叫“人民公仆”,我們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但在不少政府和官員那裡,“價值空置”現象十分嚴重。
例如,為了更換個証件、出具個証明、辦理社保手續、查閱份檔案,老百姓常常要到相關部門跑上好多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某市市民潘某為辦理土地確權,前往規劃建設局調取檔案資料,為復印2頁檔案資料,前后“跑”規劃建設局19次,碰到的情況有“主任不在”、“局長開會”、“局長下鄉”、“部門休假”等等。
老百姓辦事為什麼這麼難?因為總有那麼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
把自己看成統治者,而很少看成服務者﹔
把自己看成領導者,而很少看成服務者﹔
把自己看成管理者,而很少看成服務者﹔
把自己看成審批者,而很少看成服務者。
因此,服務意識極差,服務態度極壞,服務效率極低,服務結果極糟,成了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的常態。
例如,辦事手續繁瑣,辦事時間無人上班,上班了旁若無人地聊天、打電話﹔辦事的常年排長隊,也不增加辦事窗口和辦事人員,更不延長辦事時間,辦事人員跑了不少冤枉路,蓋了許多冤枉章,才把事辦成,有時甚至辦不成。
政府管理創新,首先要刻意把自己從統治者的地位降下來,變成服務者。
政府管理創新,首先要刻意把自己從領導者的地位降下來,變成服務者。
政府管理創新,首先要刻意把自己從管理者的地位降下來,變成服務者。
政府管理創新,首先要刻意把自己從審批者的地位降下來,變成服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