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圍繞“人”字做文章
人口城鎮化滯后的現狀與影響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走新型城鎮化道路,不同於以往“規模擴張式”的老路,而應當是以加快人口城鎮化、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的新路。可以說,加快推進人口城鎮化,不僅有利於調整我國現有產業結構、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穩定驅動力,也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城鄉一體化,意義重大。
當前,我國人口城鎮化進程滯后,表現為三個特點:一是人口城鎮化滯后於工業化。從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看,人口城鎮化與工業化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工業化發展所提供的就業崗位為人口城鎮化提供了前提﹔人口城鎮化的發展反過來帶來勞動、技術和資金的集約利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農民工雖像城鎮居民一樣在城市就業和生產,但其消費模式與城鎮居民卻差異很大。工業化的增長附帶人口城鎮化的發展不充分。二是人口城鎮化滯后於土地城鎮化。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把推進城鎮化簡單等同於城市建設,過分注重城市建成區規模的擴張而忽視了城市人口規模的集聚,忽視了為勞動力轉移創造就業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轉移進入城市的成本,延緩了人口城鎮化進程。三是戶籍人口城鎮化滯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按照戶籍人口計算,我國城鎮化率還遠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后仍持有農業戶籍,戶籍人口城鎮化大大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
總的來看,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到非農產業並進入城鎮,但卻沒有獲得城鎮戶籍。如果進城務工農民身份不明、缺乏就業和其他社會保障,他們及其子女在衣、食、住、行、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就受到抑制。在沒有得到城鎮戶籍的情況下,農民工進城就業與居住生活,隻在統計數據意義上提高了常住人口的城鎮化水平,而實質意義上的人口城鎮化率一直處於偏低狀態。二元戶籍制度制約了農民工在城鎮長期定居和消費,成為人口城鎮化進程中的關鍵制度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