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空想社會主義的基本范疇
《概論》在第一章“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指出,“在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之前,人類就一直在追求美好的未來,提出過各種關於理想社會的構想,其中最重要的是空想社會主義對未來社會的設想。”(《概論》第19頁)基於此,《概論》把空想社會主義分為兩大范疇敘述,一是科學社會主義出現之前對理想社會進行構想的除了空想社會主義之外的所有思想﹔二是空想社會主義,即主要是發源於近代西歐的空想社會主義。鑒於大家對列入第二個范疇的空想社會主義非常熟悉了,這裡著重就《概論》提出的列入第一個范疇的空想社會主義,談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以往的科學社會主義教材,一般把英國人托馬斯•莫爾尊為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鼻祖,僅把自莫爾以來的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前身。《概論》與之不同的是,把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之外的所有對理想社會進行構想的思想,也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來源部分,這是一個新的嘗試。為此,《概論》分別闡述了古代中國春秋時期孔子的“大同思想”,東晉末期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思想,古代希臘時期柏拉圖關於“理想國”的設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培根關於“新大西島”的設想,法國啟蒙運動代表人物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人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王國”思想。《概論》認為,從古代到近代的這些中外思想家,當他們面對整個社會陷入畸形發展,充滿著由剝削、壓迫帶來的種種不公、苦難以及罪惡、仇恨時,總是不斷地發出抗議和批判的聲音,並由此提出了未來美好社會的設想。這些關於未來美好社會的設想,就其主流而言,歸結起來集中表現為兩個共同方面,“一是要求生產發達、生活富裕,一是要求社會和諧、公平正義。”(《概論》第21頁)《概論》充分肯定了它們作為人類的“優秀思想成果”,起到了被科學社會主義“吸收、借鑒”的作用。
其實,把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之外的對理想社會進行憧憬、構想的思想當做空想社會主義,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術界的一種努力。例如,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已有不少學者致力於挖掘本土的空想資源,提出中國自古代開始而存續不斷的理想社會觀就是空想社會主義。我國學者還提出,中國形成比較完整的理想社會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些理想社會思想在歷史上曾經喚起並鼓舞廣大勞動人民去為推翻剝削、壓迫制度而斗爭。同時,這些關於理想社會的思想對於后世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康有為的《大同書》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等中國近代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有著重大的影響。從這樣的意義說,古代中國的理想社會觀就是古代的空想社會主義。為了解決這一理論爭議和達成共識,十多年前筆者曾經提出,空想社會主義也可以分狹義和廣義兩種。從狹義來說,特指作為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之一的空想社會主義,即在科學社會主義創立過程中直接提供了有益思想材料的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從廣義來說,泛指科學社會主義以外的一切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即在原始社會解體進入奴隸社會之后,先后出現的古代空想社會主義、中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近代空想社會主義,乃至現代的空想社會主義。事實說明,在近代西歐范圍之外,除了在中國出現了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等人的社會主義思想,在俄國也出現了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人的社會主義思想,蘇聯研究空想社會主義的著名學者如維•彼•沃爾金等,也主張這就是俄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近代以后,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發生和存在著馬爾庫塞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等等。學術界在評論上述社會主義思想時,分別稱之為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近代俄國空想社會主義和當代西方新烏托邦理論。如果說狹義的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存在著最直接的聯系、能夠直接提供許多有價值的理論觀點的話,那麼廣義的空想社會主義對於科學社會主義也都有著間接的聯系,相應地也提供了一定的有價值的理論觀點。(參見拙著《新世界的思想——空想社會主義分析》,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2頁)
當然,除西歐近代空想社會主義之外的所有對理想社會進行構想的思想應該不應該叫做空想社會主義,至今也還存在著爭論。例如,有人根據古代的理想社會觀存在的局限性,如以落后的小生產為基礎,主張平均主義、復古主義、禁欲主義、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等等,否定其為空想社會主義。認為古代理想社會觀充其量只是針對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而主張對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進行改革,完全不同於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制度、主張建立一種高於資本主義的新的未來社會制度,所以認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這樣的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在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中難道就沒有這些局限性嗎?因此,看待是否成為古代和近現代的空想社會主義,關鍵在於必須著重看其是否具有強烈的反對剝削和壓迫、追求生活富裕與社會的和諧及公平正義的要求。《概論》正是按照這樣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和對待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之外的所有對理想社會進行構想的思想的,把它們也視為一種空想社會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