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研究要避免抽象化、經院化、概念化
不要寫那種貌似嚇人,實則空洞無物的文章。一定要立足實踐,因為問題存在於實踐之中,問題產生的秘密存在於實踐之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也存在於實踐之中。沒有問題,不回答問題的文章,肯定空洞無物。但要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必須要有理論素養。為此必須擴大知識面,尤其是要學點歷史。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重視歷史,他們說自己比任何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
歷史是人類智慧的大海。人類的全部創造,從物質到精神無不包含於歷史之中。從思想史角度看,人類的種種思想和文化都積澱於歷史之中。而我們哲學工作者可以從歷史中,尤其是哲學史中總結和發掘哲學智慧。
我經常關注報紙雜志上發表的哲學文章,從中青年學者的文章中確實學到不少東西。可當我看到學術界為某個概念式的問題爭得不可開交,十分熱鬧時,總是會涌起一種想法:何不求助於歷史呢?歷史自身會為概念注入具體內容。歷史對脫離歷史的抽象哲學概念具有天生的“敵對”性。任何沒有可能得到歷史証明的范疇和概念都是懸在思辨太空中的“死魂靈”。其實,關於公平正義,關於人性的爭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缺陷,這就是停留在抽象概念和范疇內的爭論,而沒能跨出純抽象的王國。隻要把這些本來從歷史實踐中產生的概念放回歷史和現實中去考察,問題就不難回答。全部人類歷史証明了沒有抽象的人性,人的社會特性會隨著社會性的變化而變化,人的善惡觀念也會發生變化。馬克思說的“整個歷史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的論斷,完全為歷史和現實所証明。哲學家們、倫理學家們在尋找永恆的正義,永恆的公平。世界上並沒有永恆不變的正義和公平,它們都具有歷史性。在奴隸社會,連亞裡士多德這樣偉大的思想家都認為使用奴隸是正義的。在他那著名的《尼各馬科倫理學》中說,對自己的所有物,無所謂公正不公正。奴隸與尚不到年齡的孩子,正如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誰也不會有意來傷害自己,從而對他們不存在不公正的問題。奴隸是物,是排除在公平、正義之外的。我可以說,任何從歷史發展中產生的概念,如果離開歷史發展過程就是抽象的,隻有返回歷史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任何概念、定義,如果抽去它的歷史內容,就必然是僵死的、空洞的,仿佛普遍適用,實則一無所用。黑格爾是最喜歡並善於運用概念的哲學家,可他又最強調概念不是抽象的普遍,而自身還包含著特殊東西的豐富性的普遍。黑格爾是概念哲學家,可又是最尊重歷史的哲學家。
歷史和哲學確實可稱為人類智慧的雙眸。哲學給人以人類思想智慧,歷史給人以人類實踐經驗。理論、現實、歷史三者的結合,是我們理論工作者樹立自尊、自信、自強的正確道路。(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