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專家:過去30多年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李曉西
2013年04月18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改革紅利”三題(熱點研究)

編者的話: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兩個全面”、“兩個加快”,把發展目標與改革目標一起規劃、把市場化改革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同部署。全面領會十八大精神,必須充分認識加快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國3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開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開放。這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今天刊發的幾篇文章,分析和論述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發揮好改革對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作用等問題。

為什麼說過去30多年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所謂改革紅利,不僅包括我們所能預期到的通過制度改善所獲得的經濟收益,而且包括我們沒有預期到的在國內外特殊條件下所獲得的經濟收益。比如,經濟活力與改革前相比明顯提高,居民生活與短缺條件下相比得到巨大改善。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改革開放的30多年是我國近現代史上超預期增長的一頁: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續增長,2012年中國大陸(含香港)7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手機、電腦、轎車等高檔耐用消費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庭。這些成就包含著豐碩的改革紅利。

改革能獲得紅利,得益於國內的人口紅利和國際的經濟全球化紅利。過去30多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持續增加,兒童和老人撫養比維持在較低水平。這種“中間大、兩頭小”的人口結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從國際看,我國改革開放之初,適逢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全球貿易和投資規模穩定擴大,我們引進外資、擴大出口,分享了豐厚的經濟全球化紅利。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國經濟更有效地整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充分地受到全球總需求的拉動。

事實上,我國人口紅利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就已出現,但在“一大二公”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發展的活力不足,不僅釋放不出人口紅利,反而受到人口負擔和就業的沉重壓力。在“亞洲四小龍”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我國正處在封閉半封閉狀態下,也沒有分享到經濟全球化紅利。正是改革開放使人口紅利和經濟全球化紅利等各種潛在紅利轉化為現實紅利,我國才能實現連續30多年的快速增長,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是過去30多年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

進一步講,改革紅利來自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市場經濟的有效性有機結合起來的重大創新。一方面,市場經濟創新著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生產力﹔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創新著市場經濟,使市場經濟從古典的個人利益至上走向更多追求社會福利和共同富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新實踐,是生成和釋放改革紅利的源泉。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熱點追蹤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