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188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與2012年四季度相比,下降了0.2%,低於市場8%的預期。面對全年新增就業900萬目標的壓力,特別是今年699萬的大學畢業生,中國經濟能否撐得住?
不會引發就業大幅放緩
在傳統經濟學裡面,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大概能帶動120萬人的就業。
“在經濟轉軌階段,第二產業比較發達的時候,這個定律比較適用。但現在中國的經濟結構在調整,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就業人數和GDP增長之間的比例關系會跟以往有較大不同。”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告訴記者,在當下中國,經濟增長每降低一個百分點,不會導致那麼多的失業人數。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享光曾做過一個測算,中國“九五”時期平均就業彈性系數為0.14,“十五”時期就業彈性系數為0.12,2008年為0.08,即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僅能帶動80萬個就業。
2012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7.8%,是進入1999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的最低值,但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實現了當年城鎮新增就業1266萬人,為過去9年來的最高水平。“這說明在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背景下,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聯動不會是大起大落。”蘇海南表示。
三產吸納勞力增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56859億元,增長8.3%,高於其他兩個產業。“今年一季度300萬新增就業的數字說明第三產業在吸納勞動力上增強,經濟結構確實也在起變化。”蘇海南表示,“要是按照四個季度平均算下來,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今年一季度GDP增長7.7%中,有4.3個百分點是由最終消費貢獻的,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5.5%﹔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30.3%,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14.2%,拉動了1.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說,從結構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而且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提升。
重點在政策落實
“隨著外貿訂單的減少,農民工就業的崗位也會隨之減少。”蘇海南還表示,特別是今年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壓力大,一下比去年增加了19萬,這些都是今年面臨的就業難題。
在促進就業上,國家和地方也出了不少措施,《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早在2011年底就已經發布,大學生就業、創業上也在多渠道拓展。
“重點還是在抓好政策的落實。”蘇海南建議,以前的支教、支邊、大學生村官等政策還是要繼續落實,在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上,發揮好創業促就業的作用,真正落實政策,給他們提供更加公平的經營環境並提供更多的幫助。對於出口型企業,蘇海南建議繼續堅持外貿扶持政策,同時外向型企業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爭取獲得新的內需訂單,使農民工保持原有的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