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撒切爾夫人與英國女王在一起。
1986年,撒切爾夫人在德國。新華社發
1951年,撒切爾夫人與丈夫丹尼斯。
1984年,撒切爾訪美時與裡根總統在戴維營。
■ 花絮
與裡根的巔峰友誼
如果說誰改變了20世紀末國際政治格局,撒切爾和裡根肯定是答案之一。
“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總統,一位偉大的美國人。我失去了一位好友。”2004年,78歲的撒切爾沉痛悼念她“生命中第二重要的男人”、美國前總統裡根。
20世紀80年代的風雲變幻中,英美緊密同盟關系交織著撒切爾和裡根理念與心靈上認同,這種同盟至今仍影響著英美關系。
當撒切爾任英國反對黨領袖時,曾兩度和裡根會面,裡根的熱忱、魅力和率直自然,令撒切爾印象深刻。撒切爾認為,最重要的是,裡根的想法幾乎和自己不謀而合。
裡根當選美國總統后,撒切爾在回憶錄《唐寧街歲月》中寫道:“聽到美國選舉結果的消息后,我立刻熱忱地去電致賀,並邀請這位剛當選的總統盡快來訪。”撒切爾也是裡根當選總統后,第一位訪美的外國首腦。
撒切爾帶著這份欣賞出訪了美國,美國媒體將英美兩國形容為難兄難弟。
對此,撒切爾是這樣回應的,“我們早知道80年代將是困難且險阻重重的10年,雖然這樣,但我相信潮流已順應我們的發展。”歷史的發展印証了撒切爾的話語還有她與裡根的同盟。(鄧琦)
■ 政治影響
“福利國家的掘墓人”
對於鐵娘子的政治影響,要從她手術刀式改革英國積重難返的福利制國家開始。當時英國深陷嚴重的“福利病”難以自拔。
面對這種情況,信奉“自由主義”的她開始對英國的“懶人”模式宣戰,鐵腕對付工會改革,降低稅收,並大刀闊斧地削減公共開支和社會福利。她堅信個人應該通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狀態,而不能純粹依靠政府的福利保障,撒切爾通過一系列自由主義的措施開始“拆散”福利國家體系。
鐵娘子堅信政府是“小”的好,反對“大”政府,她引入市場化機制,進行私有化改革,分離可以由市場接管和承擔的公共服務,以達到提升政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目標。
首先,她通過採用企業化的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效能和靈活性。其次,她下放執行權力給更低一級公務員,讓高級公務員集中做好政策制定工作。另外,她使執行機構更有利於改善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民對政府滿意度。
撒切爾在政府體制改革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別是與美國裡根政府自由化改革相對應的英式私有化改革,使得世界各國在處理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公民、政府與非政府成員之間的關系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家政府”、“市場化”、“外包化”等深刻地影響了國家治理社會的方式。 撒切爾對於政府機構的改革對於整個英國的影響延續至今。1997-2010年的工黨政府雖然在“第三條道路”的指引下,重新尋找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之路,但卻依然保留撒切爾的影子,工黨政府十幾年執政期間,進一步擴大英國私有化程度,有人甚至將布萊爾的政策主張稱為“布萊切爾主義”。
國家行政學院講師 宋雄偉
“我們必須阻止英國倒退。如今,英國的精神重現,像過去一樣熊熊燃燒。”
——撒切爾對馬島戰爭發表言論
“在我有生之年,英國不會出現女性首相。”
——撒切爾接受BBC採訪
在11年半美好時光后,我終將離開唐寧街。我感到很高興,因為相比上任時,今天的英國已經變得更好。
——1990年,撒切爾含淚發表離職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