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本網獨家

為迎接黨的十八大,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推出新著《走向未來的中國與世界》,本網陸續選摘——

【第二篇】李忠杰:從深層次上把握治國理政的大思路

2012年11月07日08:4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四、健全社會運行機制,從根本上提高治國理政水平

治國理政,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動力與平衡的關系,建立健全能夠將動力與平衡有機結合起來的社會運行機制,並在實踐中提高正確處理這兩種關系的能力和水平。

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運行機制,最大的課題是如何將動力機制與平衡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既有協調平衡、又有強勁動力、兩者融為一體的總的社會運行機制。而且這種結合,應該是有機的結合、長遠的結合。

社會主義,將所有單個的人組織成了統一的整體,其力量,因此而可以開天辟地,移山填海。這就是鄧小平一再說的,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也就是組織的力量,合理的結構、體制和機制的力量。

社會主義對平衡機制進行了調整,同時也應該建立一種動力機制,使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單位,都能自覺地、不斷地、甚至拼命地去提高效率、去改革創新、去發展科技、去創造新的生產力、去推動社會的進步。

雖然,世界上並沒有絕對完美的東西,動力和平衡兩種機制也不可能有那種靜止的、絕對的完美結合,但不斷地朝著這樣的方向努力,應該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

為此,要努力建設一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動力機制。這種機制,應該是一種綜合性的動力機制。

第一,它應該以人的物質利益為中心,以適當的分配形式,把社會成員的物質利益與其經濟行為及其社會價值聯系起來,通過物質利益的驅動,增強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同時,又高度重視人的精神狀態、精神境界的能動作用,不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做到物質動力與精神動力的統一﹔

第二,它應該既充分發揮人的自身內在的自覺動力,又輔之以外部的教育、管理、紀律、法規的約束乃至生存競爭的壓力,做到內部動力與外部動力的統一﹔

第三,它應該既充分發揮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個體動力,又最大限度地發揮和利用國家、集體、社會的整體動力,使它們在不同層次上發揮不同的作用,做到個體動力與整體動力的統一﹔

第四,它應該既注意利用由當前利益體現的短期動力,又充分挖掘和強調具有根本性、持續性的長遠動力,做到短期動力與長遠動力的統一。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動力機制,既不能像傳統體制那樣隻強調精神和國家的力量而忽視個人物質利益的作用,也不能像資本主義那樣把個人的物質利益乃至金錢作為唯一的動力,而要把各種機制的長處結合起來,努力動員和利用社會全部領域、全部主體、全部層面上的力量資源,構建一個新的綜合性、系統化、立體的、統一的動力系統。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平衡機制。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情況,構建起新的符合科學發展、社會和諧要求的平衡狀態。這樣的平衡機制:

第一,最大的特點應該是與動力機制緊密結合在一起,在保持強勁動力的前提下實現平衡,在講求效率的基礎上實現平等、公平,在調動千百萬人積極性的同時保障每個人的利益和全社會的穩定。

第二,它既不象資本主義那樣自由放任、盲目無序、在試錯基礎上趨向平衡,也不象傳統的高度集中體制,以行政手段勉強實現主觀色彩濃厚的平衡,而是要在客觀條件基礎上發揮主觀指導作用,實現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平衡。

第三,在手段上,它既發揮國家和社會的宏觀調節作用,又利用個體成員的自我調適及相互間的調諧制約作用,既發揮法律、法規和行政干預的硬性強制作用,又利用文化教育、倫理道德的軟性約束作用。

第四,它要實現的是全面和綜合的平衡,而不是片面和局部的平衡,它要使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協調發展、全面進步,使社會全體成員都在政治權利上平等、社會關系上融洽、經濟生活上共同富裕,而決不是隻顧某個領域的發展而造成整個社會的畸型、也不是隻顧少數人的富裕而造成社會的兩極分化。

治國理政必須始終從根本上把握動力與平衡兩方面的關系。提高執政能力,根本上應該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