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本網獨家

為迎接黨的十八大,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推出新著《走向未來的中國與世界》,本網陸續選摘——

【第二篇】李忠杰:從深層次上把握治國理政的大思路

2012年11月07日08:4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三、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及當今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

針對傳統體制的弊病,社會主義改革的潮流隨之興起。1978年之后,中國的改革開放,把世界社會主義改革的潮流推向了高潮。改革開放,實際上是社會運行機制的大調整。從資源和動力配置來說,是從國家統籌包辦轉向煥發自主動力,從政府行政調配轉向主要由市場調節,從單一的機械的平衡機制轉向建立新型的動力機制並實現動力與平衡的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增強了活力。從改革開放一開始,我們常用的一個詞,就是“搞活”。30多年來,中國社會一個最大的變化,恐怕也就是“搞活”了。當代中國的所有進步變化,歸結起來,都是由這個“活”字而來。用社會動力和平衡機制的話來說,就是動力機制增強了。

迄今為止我們所有的改革,不管已經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主要解決的,都是以往動力機制上的缺陷。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利潤、獎金到工資改革,從承包責任制到權力下放,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到發展多種所有制,從價格改革到金融、財稅改革,從破產下崗到人才流動……,在某種意義上,其實都是在試圖尋找或者構建一種新型的動力機制,其實質,就是將每個人每個單位的行為與其物質利益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激發其內在的動力和活力,使其能夠自動地、持久地促進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

相應地,在思想觀念上,動力機制也突出地表現出來。比如,人們的自主意識進一步增強。過去,什麼事都要由政府安排,一切依賴政府。但現在,人們普遍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無論是從事經濟活動,還是一些社會事務,都能夠自主謀劃、自己努力,從而增強了社會運行的動力﹔人們的競爭意識進一步增強。市場經濟要求按經濟規律辦事,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干多干少、干好干壞的結果大不一樣。因此,人們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競爭中去,在競爭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才干,在競爭中獲取自己的利益﹔人們的效率意識進一步增強。社會不再吃大鍋飯了,一切經濟活動都要講效益,講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其他活動也要講運用時間的經濟性,講效率的高低。因此,整個社會運行的節奏大大加快﹔人們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創新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無論科技的進步、知識的增長,還是體制的變革、理論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人們從許多過時、甚至陳腐的觀念、教條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大膽創新,為各個領域帶來了生氣。

但是,隨著改革的發展,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城鄉,區域,貧富,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面,都出現了明顯的不平衡現象。社會輿論把關注的焦點更多地集中到公平等等問題上。老百姓的不滿也逐步表現出來。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仍然出在動力與平衡機制問題上。

一個是,當我們致力於加強動力機制的同時,平衡機制上的問題又開始凸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動力機制的轉換,整個社會的動力和活力解放了,人們活動和流動的空間擴大,積極性得到空前的發揮。但社會的組織程度相應降低,社會矛盾相應增多,社會的不平衡性也明顯加大。於是,城鄉不夠平衡了,區域不夠平衡了,收入不夠平衡了,經濟與社會不夠平衡了,人與自然不夠平衡了,等等。這就說明,當我們的動力機制調整之后,新的平衡機制還沒有及時建立起來,於是出現了諸多不平衡的現象。

再一個是,由市場和利益而產生的動力,具有兩重性,在不同的環境下會向不同的方向發展。這種動力,如果由法律、道德等限制在“善”的范圍內,對發展生產力是必要和積極的。但如果失去限制和制約,往“惡”的方向發展,就會刺激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狹隘功利主義等等,造成相當嚴重的危害。比如,走私、販毒、制假、售假等等,都是屬於這種動力向“惡”的方向發展的表現和后果。

如資本論中所說,資本如能獲得10%的利潤……300%的利潤,就會有不同程度的動力。實際上並不僅是資本主義的特點。任何市場經濟都有這種情況。

通過改革發展市場經濟,增強內在動力,客觀上必然會有“善”與“惡”兩種動力指向。我們不能因為有“惡”的可能,就不要這種動力,退回到吃大鍋飯的機制中﹔但對於這種出現“惡”的可能性,也決不能有任何忽視、麻痺,甚至慫恿支持。正確的思路,應該是盡一切可能把人們的內在動力往“善”的、正確的、健康的方向引導,同時採取一切措施,如法制建設、道德約束、加強管理等等,阻止、堵塞通往“惡”的、錯誤、不良方向的通道。

所以,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都是在動力機制與平衡機制的協調和平衡上。

針對這種病因,治療的辦法就是兩個:一是在解決動力問題的時候,還必須同時注意平衡﹔再一個,就是對動力加以規范。規范的辦法,一是法律,二是道德,三是管理。歸結起來,解決當代中國的社會問題,基本的思路,是進一步把握好動力與平衡的關系。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