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美國有效維護了美國在中東的經濟利益。據美聯社報道,伊戰近十年來,美國斥資600億美元用於伊拉克戰后重建,平均每天花費超過1500萬美元。當前,伊拉克經濟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0年來伊拉克的整體經濟狀況逐漸好轉,2012年更是達到了 9%的增長率,當年大批逃離家園的戰爭難民逐步返鄉,2003年后伊拉克國內手機用戶翻了125倍,互聯網接入數量從 4500飆升至 1600萬,伊拉克經濟正在逐步與世界接軌。伊拉克經濟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石油收入大約佔伊拉克國內生產總值的70%、財政收入的95%,伊拉克戰后石油業發展迅速,目前日石油出口已達220多萬桶,是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伊戰結束談話稱伊拉克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速將超越中國和印度。
通過伊戰,無論是從地緣結構還是從能源供應的角度看,美國已經完成了對中東及其豐富油氣資源的掌控。眾所周知,伊拉克石油儲量為1120億桶,居世界第二。另據美國能源情報署預測,在伊西部沙漠下還埋藏著 2200億桶的石油,如果這一推測屬實,伊拉克石油儲量將超過沙特,躍居世界第一。伊拉克2007年通過了《石油天然氣法》,依據此法,美國等西方石油巨頭將獲得 30年開採伊拉克石油的合同。在開始階段,西方石油公司可分得該國石油收入的60%—70%,直至收回成本,此后還可得到伊拉克20%的石油收入,這項法案意味著美國可以控制一半以上的中東石油。
伊拉克戰爭給美國和中東地區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使美國在中東攫取了豐厚的戰略利益。當前的中東和伊拉克還有許多亂象,導致民眾疾苦甚至生靈涂炭。但是奉行實用主義的美國只是在涉及其切身利益時才會真正干涉和介入,因為中東區域內一定程度上可控的混亂局面恰恰符合美國渾水摸魚的行事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