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國際外交

汪玉凱:本輪行政體制改革的主要特征與發展趨勢

2013年03月26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確立正確的大部門制改革理念

基於上面的分析,本輪行政體制改革從理論上可以概括為以大部門制為外在形式、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本質內涵的政府公共治理變革。這裡實際上提出了兩個關鍵的理論問題:一是實行大部門制治理結構,部門大小的邊界在哪裡?二是實行大部門制組織結構的前提條件是什麼?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需要在思想認識上解決好這兩個問題。

在大部門制治理結構中,如何確定一個大部門的邊界?對現代政府治理來說,政府部門間的有效協作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因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是科學管理的基礎,也是公共治理必須遵循的准則。從目前一些大國實行大部門制的情況看,其原則是將職能相近、業務雷同的事項盡量歸到一個部門管理,避免出現職能交叉重疊等弊端,然后通過決策、執行、監督的相對分離,實行對公權力運行的監督。從我國的實際來看,政府部門設置應避免部門林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現象,但不能一味地追求政府規模越小越好,或者政府部門設置越少越好,這既不現實,也不科學。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的政府規模與其承擔的公共事務職責相適應,並能實現公共治理高效、民眾滿意,就是好政府。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念和內涵,是與國際公共治理基本價值取向一致的。《方案》也體現了這樣的理念。

從未來發展的視角看,大部門制改革需要確立三個前提:一是頂層權力結構的合理配置。理順大的權力關系格局,就會為順利推進政府的大部門制改革創造重要的基礎性前提。二是減少政府對市場、社會的不必要干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需要避免過多的行政干預﹔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的社會組織初具規模,但政府依然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社會自身的管理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需要明確政府與市場、社會的職責邊界。三是對政府過大權力的實質性削減和下放。大部門制改革必須以轉變職能、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前提。這與上面所說的政府權力邊界是息息相關的。隻有把轉變政府職能放在突出位置,理順部門內部的權責關系,取消不必要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從根本上約束政府過多、過大的管理權限,轉變政府職能才有基礎,實行大部門制改革才有意義。

《方案》在減少政府對市場、社會的不必要干預以及削減和下放政府過大權力方面,可以說出了重拳,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體現了內涵式改革的思路。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