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5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寫字困境能否突圍
熊 建
您有多久沒用筆寫過信了?多久沒給鋼筆灌過墨水了?鍵盤時代,“打字”取代了“寫字”,使人們與文字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兩會上,政協委員李彥宏進而揭示,未來有可能是一個“說字”時代。他表示,現在語音識別的准確率能做到92%,兩三年內可以做到98%。
科技在使書寫變得便捷的同時,也會產生意料不到的副作用,“提筆忘字”就是典型症狀。比如,用筆而不是鍵盤寫“噴嚏”二字,估計很多人會被這個“嚏”字難住。人大代表陳振濂提醒:“提筆忘字還只是現階段性的困擾,不會書寫才是今后我們要直面的文化危機。”
這話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也暴露出當下的一個文化現象:人與字的關系在疏離。曾經,字是人的第二張臉。如今,現代科技讓這“第二張臉”的容顏變得粗糙。過去,書法家教人寫鋼筆字可以出書,如今,很多人除了簽信用卡賬單幾乎不再提筆。
漢字對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意義,書寫不僅僅是傳達信息這麼簡單,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書寫的過程也是體驗和進入中國文化深厚歷史積澱的過程。例如“旦”是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意思是清晨﹔“暮”是太陽落入了草莽中,意思是傍晚。每個漢字都有音、形、義三個部分,而在電腦上打字,大部分人主要依靠的是漢語拼音為基礎的輸入法。這樣一來,音形義的結合體就被拆散了。
輸入法革命,使我們對文字結構、筆畫先后不再那麼敏感。寫字寫字,當“寫”不在了,“字”該何處棲身?
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書寫方式,但作為身處“敬惜字紙”傳統之中的中國人,我們要對“寫字”保有溫情與敬意,不能因為輸入法的改變而拋棄這一傳統。每一個人都應認識到書寫的重要意義,時不時找機會寫寫字,讓漢字的生命得到生動的延續。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