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其實已有“雛形”
關於經紀人,作家們的心態雖然復雜,卻也有一致的地方,他們都還沒有見過真正意義上的經紀人。而這一點,恰恰與出版界的資深出版人達成了共識。
幾年前,北京華文天下圖書有限公司總編輯楊文軒根據國外運作多年的成熟模式,將經紀人大致分成三種類型。他解釋說,所謂保姆型經紀人,主要負責打理作家的日常生活等事務安排,法律經紀人負責幫助作家處理版權事宜,策劃型經紀人則幫助作家進行寫作策劃和對外推廣。但現如今楊文軒不得不承認:“出版產業格局沒有大的變化,不論哪一類,在中國都沒有專業意義上的經紀人。”
盡管如此,這兩年還是出現了經紀人的雛形——個別作家請了助理,一些資深的責任編輯和出版公司,還有一些文學網站也已悄悄開始發揮“經紀”功能。
作家麥家再也不必像過去那樣操勞,現在的他一般不會直接面對媒體的採訪,因為已有專人替他打理日常事務。他的助手說:“麥家老師從元宵節后就開始閉門寫作了,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而南派三叔的對外事務也有人專門掌控,“關於經紀人這個話題,他不接受採訪。”這位更是簡單明了,直接替作家做了決定。
但活躍在作家身邊的他們,大多很難介入作家經紀人的核心業務,即版權代理或者寫作規劃等等。麥家的助手實言以告:“關於版權事務都是麥家老師和出版方直接商談,由他自己親自做決定,並沒有旁人幫助。”
人民文學出版社責任編輯孔令燕也在這兩年發現了自己的某些變化:“作家和編輯的關系,就像演員和經紀人。隨著出版業逐步市場化,編輯的經紀人色彩會越來越濃,這和以前的純文字編輯是完全不同的。”
孔令燕認識作家賈平凹已有14年,相互之間建立起很深的信任感。“我發賈老師的第一篇稿子是2002年,是在《當代》發的中篇小說《藝術家韓起祥》,后來賈老師寫的《高興》、《古爐》、《定西筆記》、《帶燈》,我都是責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