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建睿智之言 獻務實之策:“三農”:鞏固基礎不鬆勁

2013年03月13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表由宋嵩制作

圖表由宋嵩制作

現代農業

“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既管當前,也管長遠,是長期指導思想。”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齊齊哈爾市委書記韓冬炎代表

加大扶持食品工業

在糧食主產區發展食品工業,一方面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使地方政府享受稅收收益,從而主動扶持農業發展﹔另一方面,就地加工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降低食品價格,加強從種植到收購、從加工到銷售全程監控,實現質量全程可追溯,更好保証食品安全。

國家要從宏觀調控角度對食品工業布局進行統籌,非糧食主產區不再審批新上以糧食為原料的食品工業企業,優先支持主產區現有食品工業企業產業升級,優先在主產區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產業園區,逐步把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區打造成國家重要的食品工業基地。此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採取貸款貼息、項目扶持和獎勵補助等方式,優先扶持主產區食品工業企業發展。要對主產區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和金融信貸扶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先滿足主產區食品工業企業信貸需求,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本報記者  鄭少忠  袁  泉) 

內蒙古赤峰市市長包滿達代表

鞏固節水增糧成果

當前,鞏固以往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成果顯得尤其重要,解決不好就會造成資金的巨大浪費,挫傷群眾的積極性,更形不成節水增糧的整體效益。

赤峰市目前每年發展玉米膜下滴灌100萬畝左右,第二年鞏固這一成果每畝需投入150元(用於更換覆膜、毛管等設施),其中群眾自籌50元,地方財政配套100元。鞏固成果的難點在於資金籌措困難,農民沒有水危機意識,節水與否和農民自己的切身利益無關,所以群眾籌資積極性不高,同時地方政府財力不足,目前迫切需要有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使近年來國家投入巨資建設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持續發揮作用,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作出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賀  勇)  

江西上饒市市長潘東軍代表

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農業科技是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強有力支撐,日益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力量。

農業科技水平該如何提高?首先,應健全農業科技資金投入機制,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和工商資本投入到農業科技的研發、使用和推廣中,同時,制定財稅等方面優惠政策,逐步提高科技投入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其次,要結合當地自然稟賦、實際生產需求,選擇具有高產、高效、高附加值特性的農業技術,並打破行政管理體制界限,將農技、畜牧獸醫、農機等整合成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破解農業技術“無人推廣、無心推廣、無力推廣”的難題。此外,面向種養大戶、農機大戶等,傳授農業科技知識,打造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本土農民科技專家,讓農業科技成果真正落到實處。

(本報記者  魏本貌) 

寧夏吳忠市市長白尚成代表

坐上標准化“動車”

農業發展,必須要用標准化生產來推動,這是從“拖拉機”到“動車”的一個飛躍。更深層次而言,應該以產業標准化來推動行業標准化,發達國家的農業之所以能掌握話語權,不僅僅因為嚴格執行了標准化生產,更因為掌握了制定產業標准的權利。

如今,國家正在大力推動農業標准化生產,寧夏的枸杞、長棗可以達到制定標准的程度,吳忠的灘羊也在選種、飼養等方面進行標准化管理。現在,灘羊的品質更高,灘羊肉的標准可以由我們說了算,其價值至少能上升25%,吳忠每年銷售180余萬隻灘羊,一大批農戶就能因此致富。下一步,國家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標准體系,健全現代農業標准化服務與推廣體系,並且努力完善農業標准化協調機制。

(本報記者  朱  磊)  

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代表

病虫害要統防統治

近年來,我國農作物病虫害多發重發,在不防治情況下可造成農作物產量損失3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我國農作物病虫害年均發生50億畝次以上,因防治能力不足,每年造成糧食損失500億斤左右。

農作物病虫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有效手段,但目前農作物病虫害統防統治一直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各地專業化統防統治還處於發展階段,專業防治服務組織數量少、服務規模小、物質裝備不足、抗風險能力弱,地方財政雖有投入,但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建議財政部設立病虫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扶持專項,加大資金補助投入力度,對開展統防統治的專業服務組織給予更多的藥劑和作業成本補助,並率先在糧食主產區和病虫害重災區加以實施,推動專業化統防統治快速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報記者  姚雪青)  

江西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代表

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當前農業發展主要面臨三大考驗:一是農業生產已經進入高成本、高風險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階段﹔二是經過長時間、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戶兼業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三是農村分工分業深化,農戶分層分化加快,各類新型經濟組織快速發展。

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關鍵是要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要積極引導一般農戶向採用先進適用科技和現代生產要素的方向轉變,同時,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類型、多元化的農業合作社。隻有提高農戶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才能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形成農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新型生產經營組織形式,進而邁向現代農業。

(本報記者  姜  潔) 

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代表

做強農業龍頭企業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生產國,但我國農業企業規模比較小,黃豆、小麥、大米、玉米等農產品貿易,幾乎都被大型跨國集團壟斷控制,我們沒有話語權,這跟我國是最大的農產品市場相矛盾,對國家不利。

如何讓我國農業企業有國際話語權?一方面,我們要鼓勵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業合作社,在“面”上大力發展,提高農民的收益,提升農業發展整體水平。另一方面,建議國家支持鼓勵一批農業產業的“國家隊”,打造有世界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的龍頭企業,能夠跟國際大企業競爭,避免國際糧食的話語權、定價權完全掌握在跨國大公司手裡。

(本報記者  劉  毅  王明峰)

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