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十八大報告關於城鎮化的新定位,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城鎮化研究成為一大理論學術焦點——
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特點和難點
2013年03月11日08:5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新型城鎮化可以成為一種刺激消費和內需的制度性變革,也有可能轉化成為過去常見的政府投資帶動

  主持人:新型城鎮化不僅是建設問題,更是改革問題。您認為當前推進城鎮化首要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李鐵:我國的城鎮化走到今天這個程度,不能說過去的制度都是好的,更不能說都是壞的。城鎮化還是要往前推進的,但要解決問題,首要解決的就是非農就業的問題。同時,我們要看到,過去各地政府的城市建設投資,開發商是最大的獲利者,產生了利益格局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那麼,今后的利益格局如何協調呢?另外,如何啟動非農轉移人口消費的問題也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和魄力。

  因此,我們面臨的不是簡單的城鎮化問題,是在一個既定的利益框架中如何重新決策的問題,2億農民工和7500萬流動人口能否成為決策的出發點,將會決定新型城鎮化是否成為一種制度性的變革。2億多非農轉移人口的所有問題能夠一次性解決嗎?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即使付出了整個公共支出,也不可能解決積累下來的所有問題。改革不是一下子打翻過去的東西,改革需要在不同的利益環境當中尋找更好的辦法。

  看到各種改革提法的時候,我更關注的是這些提法能否轉變成為實際的行動。城鎮化的各種提法目前可以說都還停留在表面上,還沒有深入地揭開我國城鎮化所涉及的各種利益格局,以及各種矛盾關系的化解。這些提法很可能在傳統習慣的勢力和觀念的影響下,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新型城鎮化本來可以成為一種刺激消費和內需的制度性變革,也有可能轉化成為過去常見的政府投資帶動。

  城鎮化要逐步增加市場、民辦因素,避免重城市外觀、輕權利制度的偏向

  主持人:有一種說法,過去的城鎮化與我國過去行政主導下的工業化過程很相似,新型城鎮化如何汲取我國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

  周其仁:城鎮化比工業化復雜。比較起來,一個工業項目定錯了,一個廠子建錯了,比起城市布局、投資和建設的出錯,太“小巫見大巫”了。要承認,城市出錯的跡象,現在已經不少。一個明顯的情況就是人口特別願意去的地方,經濟聚得起來的城市,投資不足、設施不足、承載力不足。反過來,有不少地方,路修得寬寬的,樓蓋得高高的,新城建得遠遠的,就是沒人氣。兩邊都不經濟,何以至此?細究下去,還是現有的城鎮管理是高度的行政化,從城市設立、土地獲得、建設規劃、福利標准,全部靠行政審批。如果拿工業化的經驗來參照,現行的城市體制,比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工業體制,似乎更依賴於行政權力、行政命令和行政審批。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的城鎮化還可以大有作為。但是,國家工業化的歷史經驗也教育我們,如何為之,更為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怎樣避免過去重物理外觀、輕權利制度安排的偏向,怎樣減弱行政主導城市化的色彩,增加城市化進程中的民辦元素和市場元素,是值得繼續研究的題目。

  主持人: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該怎麼合理界定自己的位置?怎樣發揮“民辦、市場元素”的作用?

  周其仁:政府的功能很重要,但這把“刀”得用到合適的地方,不能亂用。政府起到的作用,一是集合信息,幫助大家借鑒先行者的經驗﹔二是把規劃做好﹔三是市場和民間實在不能做的,政府應該兜底,一旦市場有條件做了,要及時放手。

  不能所有事情都是政府來做,不適合政府做的就應該退出來,允許民營資本力量更積極地進入到城市建設中。一些小城市,一個城市管委會可能就可以管好了。大量民間的因素,可以由下而上地發揮作用。舉個例子,香港維多利亞港的一個新隧道就是一家公司修的,通過招投標選擇公司,香港特區政府把收費權給它很多年。一個公司接手了,做錯了市場要處罰它的,就承擔財務責任。還譬如民辦的工業園區,大型居民住區、城市綜合體等等,幾萬人甚至10多萬人,也可以民營、民辦、民管,搞得人氣很旺。這其中當然該政府管的還是政府管,如刑事案件等,沒有政府當然不成。但很多社會性的、經濟性的公共事務,不是非政府就管不好的。深圳有個天安數碼城,還有一個華南城,都有新鮮經驗,可以研究、提煉。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