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鄧小平曾這樣評價機構改革。從改革開放至2008年的30年裡,國務院機構實施了6輪較大規模調整。3月10日,改革的大幕再次拉開,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將啟動。
既要充分考慮面臨的風險挑戰,又要保持機構總體相對穩定﹔既要統籌安排謀劃全局,又要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我們看到,政府機構配置與市場經濟接軌,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改革路徑日漸清晰。
轉與變 推動科學發展的有力保障
“全國有16000家動漫公司,數以千萬計的從業人員,可動漫產業卻是一盤散沙。”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中國動漫集團黨委書記李揚代表對動漫產業政出多門的現象頗感無奈:“廣電總局管影視、制作和播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管音像和圖書,文化部管演出和會展。可動畫片做了之后要播出、要上院線、要出衍生產品,動漫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卻被人為地分割,造成行業內資源整合困難。”
李揚代表反映的這一問題或將在兩會后得到解決——依據國務院提請審議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廣電總局的職責進行整合,以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與這項改革同步出爐的,是一項涉及多個部委職能調整的“改革路線圖”。
“機構改革是‘表’,職能轉變是‘裡’,國務院此輪行政體制改革可謂表裡如一。”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峰委員分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的今天,政府的很多職能應該被市場所替代。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斷健全,政府不應再大包大攬,而是要適應形勢,轉變職能,簡政放權。
在湖南省財政廳廳長史耀斌代表看來,此輪改革重在解決現行行政體制中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地方,既系統化又富有針對性。首先,解決政出多門的問題,“能讓市場和社會做的,政府放手﹔能讓一個部門做的,就不要多頭管理”﹔其次,科學合理地精簡機構,“防止部門間人浮於事、爭權諉責、互相‘踢皮球’的現象發生,對提高公務員責任心、提高政府運行效力也有好處”﹔此外,對社會普遍關注、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領域著重加強管理,“如食品、藥品、環保等方面,設立強有力的部門行使職責,不受其他部門的牽制,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責任的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