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國學漫談:漢代敘事詩的轉捩
李鴻雁
2013年03月04日15:4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漢代敘事詩是中國古典敘事詩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在抒情成為中國詩歌主流的中國古典時代,敘事詩的開掘與興盛,意義彌足珍貴。漢代文化的變革,使敘事詩的發展出現轉捩,呈現出獨有的藝術品格。

第一,漢代敘事詩呈現出敘事化傾向。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在這個國度裡,詩言志、詩緣情,抒情詩構成了中國詩歌永恆的基調。《詩經》中的詩篇,大多選取一些簡單的生活片段,缺少對人物細致入微的整體把握與描述,人物描寫還初顯稚嫩與不成熟,也缺乏比較完整的情節,缺乏對事件的完整敘述,只是人物情感的自然宣泄。到了漢代,詩歌開始由“詩言志”發展為“緣事而發”,故事性加強,戲劇化形態出現了。情節的完整安排、人物形象的鮮明塑造、環境的極致描寫都使漢代敘事詩呈現出相對成熟的范式。漢樂府詩《陌上桑》中,美麗的採桑女秦羅敷出場在一個明媚的早晨,梳著墮馬髻,戴著寶珠耳環,打扮得干淨利落而又色彩鮮艷,穿著紫色綾羅的上衣,淺黃色的絲綢裙子。手裡拿著黑絲絡繩編織、桂樹枝做提柄的籃子,詩篇濃彩重墨地描述了她的美麗,自然而然地吸引了眾人,當然也吸引了從南而來的使君。面對“寧可共載不”的要求,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不是簡單地拒絕,而是說自己有夫,且丈夫是朝中大夫,讓我們始料未及,情節可謂離奇曲折。從中,能看到上古神話尚奇敘事傳統的延續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敘事詩的沖突、高潮和結局都完美無憾。《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被婆婆所遣,夫妻話別、生死盟誓、兄長譴責、赴水懸樹、信守承諾、雙雙殉情。戲劇情節可謂環環緊扣,戲劇沖突異常尖銳。戲劇化的傾向使得敘事詩有了自己的品格,到后來,因事寄情,因事生情就成為可能。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