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論漢字再簡化——讓漢字成為易識易寫易記的文字
周溯源 張廣照
2013年02月19日08:5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簡化的漢字不僅易寫,而且多數也更美了,簡化與美化得到了兼顧。著名文字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說,認為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才好看並不盡然。書聖王羲之行書“蘭亭序”有324個字,其中102個是簡化字,佔總數近1/3。歷代大書法家寫簡化字者甚多,許多簡化字就是他們創造出來的。

簡化字在海內外華人中也是頗受歡迎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聯合國現在也都使用簡體字。華文圈中使用簡化字的人佔絕大多數。電腦的出現雖然使人用手寫字的機會少了,但手寫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寫相當長的時間不能被替代,因此,簡化的步伐不能停止。比如常用漢字中就有如“藏”、“囊”等還是筆畫多不好寫,寫出來也是一片墨跡黑疙瘩,既不易認也不美觀。人們期待著某些字進一步簡化。

漢字還有再簡化的空間

漢字從產生以來的每一次簡化,都是漢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學更易寫更美觀,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當然,個別字如何簡化得更好、更科學一些,尚可再討論、再斟酌,但漢字簡化的方向和趨勢是應該堅持的。

今天中國和世界正處於一個歷史性的大變革時期,漢字不但不能恢復繁體,而且還可以再簡化,這是因為:

第一,簡化的必要性。文化既是歷史厚重的積澱,更是現實的一川活水。活在現實中的事物才叫傳統,無人用無人愛的東西是古董不是傳統。發展是事物的生命,簡化是漢字的正途。除了中國人之外,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需要和喜歡學習漢字。但有些字包括最常用字還很不易寫,比如“謝謝”這個初學者就需要說和喜歡用的詞,寫起來卻很費勁。類似情況還不少,國家語委公布的2500個常用字中10畫以上的就有1081字,15畫以上的就有145字,這些字寫起來麻煩,寫出來也顯得壅塞擠壓,既不美觀,也不方便,亟待簡化。

第二,簡化的可能性。祖先發揮聰明才智,造字有了規律,但並不是限制我們創新,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應該發揮聰明才智,發現新的規律,有新的創造與改進。新中國第一批簡化字就創造了不少新形式:比如省略原字形中部分結構,以剩余部分作字(條-條)﹔改變漢字局部達到簡化(如觀-觀,變聲旁,骯-骯,變形旁,棗-棗,局部換符)﹔整字換符(東—東,行草楷化,蓆—席,異體選用)﹔改變構造材料或造字方法(涙-淚,變形聲字為會意字)等。這些改法都有根據有創意,簡化並不突兀。比如繁體字的書、畵、晝很難分清,而簡體字的書、畫、晝,則一目了然,孰優孰劣不言而喻。魯迅先生曾形象地說,鸞、鑿這兩個字,“去叫孩子寫,非練習半年六月,是很難寫在半寸見方的格子裡面的”。字造得這麼復雜雖有其歷史原因,但今天來看,已沒有這種必要,隻有簡化才能精致靈巧,清晰疏朗,易學易用。

第三,已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即整體規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專家集思廣益,總結提高。這些年來民間創造和使用了不少新的簡化字,有的很智慧很好看,已經成熟。1977年的“二簡”方案不宜全盤否定,其中有部分字簡化得好,可以正式使用予以推廣。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如果問計於民,包括征求海外華人的意見,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簡化方案,讓漢字易識、易記、易寫、易學。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